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 约10660字。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模 拟 试 题
  本试卷共13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一首短短的《游子吟》之所以流传千年,就在于它生动讴歌了伟大的母爱。苏东坡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讲的是从司马迁之后到韩愈,算起来文章衰弱了八代。韩愈的文章起来了,凭什么呢?就是"道",就是文以载道。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
  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事实上,外国人也跑到我们这里寻找素材、寻找灵感,好莱坞拍摄的《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影片不就是取材于我们的文化资源吗?
  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摘编自《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美学是艺术理论的跨学科讨论,几乎等于“艺术哲学”。哲学有很多学派,也有很多传统,在讨论艺术时各有不同的观点。因此有“现象学美学”“存在论美学”“分析美学”等,也有“中国传统美学"。"符号美学"就是用符号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进行艺术的哲学思考。
  符号学是专门研究意义的学问。符号学并不是“舶来品”或“西学”,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符号学大国。《周易》是全世界第一个试图解释世界任何变化的一套符号体系;凭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打动人心、洗涤灵魂,让人们发现美,文艺作品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不断提高道德修养。
  B.哲学的众多学派和传统对于艺术的观点不同,所以产生了“现象学美学”“存在论美学”“分析美学""中国传统美学"等美学思潮。
  C.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符号学是专门研究意义的学问,而符号美学就是用符号学的观点和方法进行艺术的哲学思考。
  D.因明学、唯识学、禅学等佛理中符号思想极为丰富,不仅直接影响了宋明理学、心学及清代学术,而且使今日符号学在中国颇为兴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理念、道德规范及中华美学等对当今文艺创作仍大有裨益。
  B.传承中华文化,要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非简单复古或盲目排外。
  C.近年有学者提出的“后符号学”和“反符号学”扩展了符号学艺术研究的范围。
  D.“艺术”可增加商品自身价值,因而首要考虑利润成为当代艺术研究的新课题。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说:“一部优秀的重大主题影视作品如何打动人心,尤其打动年轻人,说到底就是真心、真情、真感动。”
  B.《包法利夫人》是十九世纪中叶法国社会的一幅现实主义画卷,福楼拜苦心创作了四年多时间,正反两面的草稿写了1800页,而完稿时不到500页。
  C.《山海情》描绘出扶贫路上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和人物,在体现主题的同时又串联起角色的亲情、爱情、友情等话题,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D.电影《跨过鸭绿江》全景式展现了横跨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引领广大观众深刻铭记这一艰辛历程,进一步凝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4.“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出自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材料一引用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5.材料二为什么说“时代呼唤符号美学的繁荣发展”?请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前方
  菡子
  远方的朋友托我找寻一个不相识的女友,他只依稀记得她曾到了我们省内,可是我们都相信会找到她,因为他给我讲了她的故事。
  于是我带着深深的怀念和敬意,在所有不相识的老同志中间,寻觅我们的战友……
  离开战争年代久了,但一丝儿没有磨灭那激战的前方给予我们的向往和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