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850字。
10.2《师说》测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乙)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噜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世果群怪聚,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途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说》)
【注】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此处指书中立。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仆道不笃 B.今之众人 为众人师且不敢
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由魏、晋氏以下 D.不齿相师 不闻有师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B.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C.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D.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大/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3.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句”指句末的停顿,“读”指句中的短暂停顿。
B.辱,谦辞,表示承蒙,文中指感到自愧,类似的谦辞还有愚、鄙、足下等。
C.屈子,即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D.抗颜,意为举首仰面,态度严正不屈,文中以之表明韩愈为人师时的态度。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篇选文作者都先表明自己的看法或态度,韩愈慨叹古时的从师之道久已不传,柳宗元对韦中立“欲相师”婉言谢绝。
B.韩愈认为“士大夫之族”在拜别人为师方面比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其可怪也欤”极言这种现象反常,发人深思。
C.韩愈奋然不顾流俗,顶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并写下了《师说》。柳宗元认为这种做法是难能可贵的。
D.柳宗元认为自己不能够做韦中立的老师,是因为“道不笃”“业甚浅近”,赶不上韩愈,且不想成为众人眼中的“越之雪”。
5.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赤壁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