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940字。
2023年龙岩市九年级学业(升学)质量检查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
请把所有答案书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在本试题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10分)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国情怀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 ① ,一览众山小”是杜甫不畏艰险,勇于攀登,一展抱负的决心;“落红不是无情物, ② ”是龚自珍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的志向;“ ③ , ④ ”是苏轼借用冯唐的典故表达渴望得到重用,为国建功的情怀。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 ⑤ , ⑥ ”表达渴望收复河山、建功立业的爱国热情;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诗句“ ⑦ , ⑧ ”通过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全体将士们舍身报国的心愿;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通过“ ⑨ , ⑩ ”表现了虽遭贬谪,依然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
2.小文同学即将主持“校园美育”电台栏目,请帮助她解决开场白写作中遇到的问题。(8分)
赏牡丹、吃香椿、饮谷雨茶,当人们在鲜花和美食中细品幸福生活的滋味,感受这个春天的最后一次回 ① (móu)时,春天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已经近在咫尺。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时钟”, ② (nínɡ)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先民的广博智慧,( )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与民俗风尚。节气文化( )、包罗万象。节气是中国人的时间体系,它以自然时序提示和服务着我们的生产生活;节气民俗规范着民众的日常生活内容,人们感受到生活的仪式感;节气文化成为具有鲜明中华民族特色的美学意象和审美意境,( )了大量优秀文艺作品。因此,我们不仅要做好二十四节气的传承与保护,还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寻求二十四节气在当代生活中所能释放的新的可能,让其持续焕发蓬勃生机。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2分)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彰显 绵延不绝 培育 B.凸显 源远流长 培育
C.彰显 源远流长 孕育 D.凸显 绵延不绝 孕育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
3.名著阅读(5分)
夏丏尊说过,文学作品要对于读者发生效力,其主要条件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共鸣”。所谓共鸣,就是读者常常会从优秀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触发相同的情感。你与下列哪个人物产生了共鸣?请结合作品中的相关情节和自身实际写一段个人体会。
A.鲁智深 B.孙悟空 C.祥子
二、阅读(67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4~5题。(7分)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头写京城中秋美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现实的惨状。
B.“四面歌残终破楚”是用典,喻指婚姻失败,表达痛心之情。
C.下片开头连用四个短句,斩截有力,通过对比表达豪迈气概。
D.“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表明词人心系家国,关心民生疾苦。
5.请简要分析“俗子胸襟谁识我”表达的双重情感。(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十一月,沛公悉召诸县父老、豪杰,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诸吏民皆案堵①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逾②之。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通鉴纪事本末》节选
①案堵:同“安堵”,安定,安居。②逾:同“谕”,明白。
6.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相应内容 解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