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370字。
第二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小康经济是建筑在小心侍候土地、尽力保持地力、使人们老是可以取资于地面上培植的作物的基础上。任何一个到中国乡村里去观察的人,都很容易见到农民们怎样把土里长出来的,经过了人类一度应用之后,很小心地重又回到土里去。人的生命并不从掠夺地力中得来,而只是这有机循环的一环。甚至当生命离开了躯壳,这臭皮囊还得入土为安,在什么地方出生的,回到什么地方去。
人和地在乡土社会中有着感情的联系,一种桑梓情谊、落叶归根的有机循环中所培养出来的精神。这种精神在那些依赖矿产来维持生活的人看来是迂阔的。海外的华侨可以劳苦终日,一文一文地储蓄了寄回家乡,死后还要把棺材遥远地运回去安葬;那种万本归源的办法是西洋人所不能了解的,在我们传统文化里却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我自己就有一个老祖,中了举,派到云南去做官,受不住瘴气,死在任所。他的弟弟牺牲了自己的前途,跋涉长途去运柩回吴江,经了好几年,遇着各种困难,完成这在现代文化中认为毫无必要的使命,但在我们家谱上却大书特书,认为是历代事业中最伟大的一课。这类事情所代表的意义,可能是值得我们细加思索的。这象征着乡土联系的最高表现,而乡土联系却维持着这自然的有机循环。
从社会上说,取之于一乡的必须回之于一乡,这样,这个社会才能维持它的水准。乡下人为孩子提名,最普通的是“阿根”,人也有根的,个人不过是根上长出的枝条。他的茂盛来自这个根,他的使命也在加强这个根。这个根就是供给他生长资料、供给他教育文化的社会,小至一家一村,大至一乡一国。唯有根固的枝叶才能茂盛,也只有枝叶茂盛的根才能固。不论是人才还是物资,如果像采矿一样只取不回,经过一个时期这地方必定会荒芜。取与回的循环可以很广,很复杂,但是却不能转不过来。循环越大,水准越高;但是能维持任何水准,必须有个循环。采矿式的消耗,性质上是自杀的,自杀可以慢性,但终必有枯竭的时限。一个健全的和能平衡的文化必须站在有机循环的基础上。
(摘编自费孝通《损蚀冲洗下的乡土•落叶归根的社会有机循环》)
材料二:
大半个世纪前,费孝通曾用“乡土中国”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前基层传统社会的主要特征,并精辟地指出“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然而,昔日的“乡土中国”在城镇化和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似乎离人们渐行渐远,如火如荼的城镇化进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保持地力是指不依靠土地维持人的生命,将从土地中获取的重新还给土地。
B.落叶归根象征着乡土联系的最高表现,它维持了中国乡土社会的有机循环。
C.土地情结弱化、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宅基地荒废都是去乡土性的表现。
D.现代农业技术极力追求经济价值,传统的生态文化观和农耕经验已被摒弃。
【解析】 A项“不依靠土地维持人的生命”错,材料一说的是“人的生命并不从掠夺地力中得来,而只是这有机循环的一环”,可见,原文说的是人的生命只是地力有机循环的一环,并不从掠夺地力中得来,但是并不是说人不依靠土地维持生命。B项“它”指代错误,由材料一“那种万本归源的办法是西洋人所不能了解的,在我们传统文化里却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这象征着乡土联系的最高表现,而乡土联系却维持着这自然的有机循环”可见,维持了中国乡土社会的有机循环的是万本归源,而不是落叶归根。D项“极力追求”错,材料三“如何利用新技术脱贫致富、增加产量是从事生产的终极追求”,可见,原文只是说利用现代农业技术脱贫致富、增加产量是从事生产的终极追求,并不是说现代农业技术极力追求经济价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农村人口一味放弃土地涌向城市,这于乡土社会来说是一种采矿式的消耗。
B.农村的衰败是城镇化的普遍结果,这也反映了现代性与乡土性之间的矛盾。
C.孩子们不了解有哪些应季的水果蔬菜,与技术对农耕制度的改变不无关系。
D.外出务工者的增多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不利于农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下列选项不能证明“农业劳动充满了一种‘综合的人性’”的一项是(3分)( B )
A.《诗经•芣苢》篇描写妇女边采芣苢边唱歌的场面,展现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
B.京西涧沟村,凭借明清以来的庙会文化和玫瑰花的采摘,发展起了乡村旅游业。
C.“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人们崇尚的许多美好品质都在农业劳动中形成。
D.经历过完整的春种秋收的人,就更加知道珍惜粮食,懂得尊重农民,尊重劳动。
4.材料一围绕“落叶归根的社会有机循环”展开论述,请梳理其论述思路。(4分)
5.2020年9月,教育部要求“城市中小学校要在每个学段至少安排一次农业生产劳动”,请结合材料谈谈这一要求的现实意义。(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马走进屠场
萧 红
老马走上进城的大道,“私宰场”就在城门的东边。那里的屠刀正张着,在等待这个残老的动物。
王婆不牵着她的马儿,在后面用一条短枝驱着它前进。
大树林子里有黄叶回旋着,那是些呼叫着的黄叶。望向林子的那端,全林的树棵,仿佛是关落下来的大伞。凄沉的阳光,晒着所有的秃树。田间望遍了远近的人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