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2570字。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3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下学期5月第三次模拟(三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经过近万年的人工选择,人类把粮食作物驯化成了一年生栽培种。水稻在经历了矮化育种(第一次绿色革命)和杂种优势利用(第二次绿色革命)后,单产和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即便如此,种植水稻的比较效益依然低下。概括起来,一年生稻作生产方式存在种子投入量大、劳动力和农机具投入大、水土流失加剧、土壤结构破坏和养分失衡等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如果能够创制出像果树、甘蔗一样的稻作新类型,即多年生稻,就可以种植一次,连续收获多年。自第二年(季)起,不需要犁田耙田、买种育秧、移栽等生产过程,中间只需和水稻一样的田间管理,可以极大地减少稻作生产环节,实现稻作生产轻简化,进而节本增效,提高种粮效益。
  我们常说的水稻,即亚洲栽培稻,经过近万年驯化和人工选择,是没有多年生性的,因此,寻找具有多年生性的种质资源成了创制多年生稻的关键因素。地下茎是许多植物实现无性繁殖和维持多年生的重要器官,是培育多年生作物的重要供体。稻属有22个野生种,其中的长雄野生稻因具有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且与水稻具有相同的AA基因组,因而被看作是培育多年生稻的理想材料。但在实践过程中,长雄野生稻与栽培稻间存在严重的种间生殖隔离,如杂交幼胚致死、杂种不育等,极大地限制了长雄野生稻包括多年生性等有利性状(基因)向栽培稻转移的进程。
  国内最早开展这项研究的当属四川农科院的李勤修研究员,他于1977年将柳州野生稻和栽培稻的后代与长雄野生稻继续杂交,获得了具有地下茎的杂交一代植株,期望继续选育出宿根杂交稻并实现"一次制种无性繁殖用多年"的目标,但经过20年的努力并未成功,高产与越冬性不能兼顾,很难培育出高产的宿根稻。1996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的陶大云研究员开展了大量的栽培稻与长雄野生稻种间远缘杂交研究,其中一个杂交组合,母本为泰国水稻研究中心的品种RD23(泰国主栽的优质稻品种),父本为来自尼日尔的长雄野生稻,在授粉后3天,通过幼胚挽救技术成功获得了具有部分育性、地下茎发达的杂交一代植株。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基于这一杂交组合继续进行多年生稻艰辛的创制研究工作,直到2018年才成功审定了第一个多年生稻品种“多年生稻23”,距离成功配制这一种间杂交组合已过去整整22年。实际上,研究团队之前想象的多年生稻应该是像长雄野生稻那样具有非常发达的地下茎,同时稻穗又像栽培稻那么结实。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人员发现这基本无法实现且没有生产意义。如果地下茎发达,多年生性极强,那么籽粒结实率就会显著下降,也就无法获得高产。实践中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根源还在于基础理论的薄弱,因此,研究转向了基础理论。通过大量细致的研究,研究团队发现了两个显性互补基因控制长雄野生稻地下茎发生的遗传规律;第一次测序并组装了长雄野生稻基因组,解析了长雄野生稻地下茎遗传网络。这些研究结果为多年生稻创制提供了遗传理论基础。在育种方法方面,基于基础理论的研究结果,研究人员通过长期艰苦的探索与实践,发明了“利用长雄野生稻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的方法”,构建了成熟稳定且高效的多年生稻育种技术体系。在品种创制方面,研究团队通过筛选携带长雄野生稻多年生性不同遗传位点组合的材料,克服了种间远缘杂交存在的杂种不育等野生种质资源利用普遍存在的问题,按照现代栽培稻的标准,经过12代连续自交、长达20余年的选育,育成了13份多年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较效益,文中是用一年生稻的种植效益与种植其他稻作类型相比较而言的。
  B.种质资源,本文中指科学家寻找到的具有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的长雄野生稻。
  C.远缘杂交,不同种属间物种的杂交,在育种意义上可以改良旧物种、创制新物种。
  D.免耕,多年生稻的生产技术,该技术可以省却犁田、耙田、除草等种植管理环节。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驯化的一年生稻虽然单产和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已经不适合生产经营。
  B.李勤修、胡凤益等科研人员研究多年生稻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即多年生性与高产之间存在着矛盾。
  C.在育种方法研究、品种创制、技术推广等方面,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D.多年生稻种植技术特别适用于南方小规模梯田稻区,可以减少水资源投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多年生稻种植一次收获两次或多年,可以减少种植环节,节省劳动力,有效改善稻田土壤结构。
  B.长雄野生稻地下茎无性繁殖等有利性状突破种间生殖隔离向栽培稻转移是多年生稻研究的瓶颈问题。
  C.解决了多年生稻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探索与实践就能有明确的方向,就能克服遇到的实际困难。
  D.多年生稻在实验中连续种植4年,平均产量比一年生稻还略高一些,若第5年再种植,产量会大幅下降。
  4.给这篇文章写一则内容提要。(4分)
  5.山东某市是小麦玉米主产区,勇于扛起“中国饭碗”担当,2022年率先在全国提出“吨半粮”(一年两季粮食亩产达到一吨半)示范区创建计划。你觉得多年生稻研究对于该市“吨半粮”计划有什么启发?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4分)
  2023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红楼梦》叙事既高度写实,又渗透着强烈的哲学意味。无论小说的整体布局,还是局部叙事,无论众多意象的营造,还是人物形象体系的设置,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辩证性和系统性。
  作者思维的辩证性和系统性深刻地影响了小说的叙事结构。宏观地说,小说前半部写盛,但盛中见衰败之芽苗;后半部写衰,但贾府日常用度仍不失世家气象。鲁迅先生“悲凉之雾,遍被华林”一语,就道出了盛中寓衰的错综复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