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20540字。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等三地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礼仪起源于原始先民的祭神敬鬼活动,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演变为社会的行为规范。周公“制礼作乐”,对“礼”做出了创造性发展。由于礼仪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代表着国家的整体利益,在塑造完美人格、协调社会矛盾、安定社会秩序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中国的礼仪不同于西方的礼仪。在西方人眼里,礼仪通常是依据民族或地域差异来区别的风俗,而中国的礼仪是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礼。在中国人眼里,礼是可以凝聚不同民族和地域的一种精神,是社会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准则。
如今,面对公民社会的兴起,我们必须考虑重建现代礼仪,这种重建不是食古不化地套用,也不是食洋不化地照抄。我们要研究传统礼仪和外国合乎国情的礼仪如何创造性转化,还要细致地把握这些礼仪如何与民俗融合,不仅如此,许多具有普遍性的礼仪恰恰可能从民俗中再生才最具生命力。
那些具体的规范并不是现代礼仪的目的所在,最核心的在于礼仪背后所表达的精神元素,现代礼仪应该包含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应该涵泳正义、自由、平等、民主、博爱、勇敢、谦逊、理性、稳重、慷慨、真情、和平、非暴力……礼应当是一切美德的承载者、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接榫者。
(摘编自《论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
材料二:
中国是拥有悠久礼乐文明的礼仪大国,有着丰富的礼仪文化资源,同时重视礼制建设与礼俗教化。《周易•系辞》“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是敬天礼地、体现族群伦理与政教伦理等包蕴礼义核心的礼仪文化。《荀子•礼论》说:“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强调礼仪文化依循三大伦理原则,即与天地协调的自然伦理、以祖先纪念情感为中心的家庭伦理、推崇君师为政教的政治伦理,这三者是“礼”的核心内涵,是传统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在中国人眼里,礼是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但具体的规范并不是现代礼仪的目的,现代礼仪是要传承精神和文明。
B.《周易》中“以化成天下”的“人文”与今天所说的“人文”含义不同,它是以礼义为核心的体现族群与政教等伦理的礼仪文化。
C.在以人民为主体的现代社会,礼仪文化的根本性质已从传统的自然、家庭、政治伦理转变为新的生态、社会和政治伦理。
D.礼仪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文化是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文化基础,能彰显我们的文化自信。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两则材料都谈及传统礼仪向现当代礼仪的转化,但转化的方法和原则却完全不同,我们应辩证学习,兼容并蓄。
B.因为我们中国拥有悠久的礼乐文明,有着丰富的礼仪文化资源,所以相比西方国家更重视礼制建设与礼俗教化。
C.我们国家2020年清明节举行的新冠肺炎疫情哀悼仪式与《荀子•礼论》中“礼,以顺人心为本”的理念是一致的。
D.城市化改变了我国乡土社会的生存方式与社会结构,这也决定了乡民之间守望相助的互惠关系必将变淡甚至消失。
3. 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______
A.中国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逐年上升,传承重阳敬老礼仪,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线上线下表达对老年人的敬重与关怀。
B.村落社区建立红白理事会,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治理原则下,减少烦琐与铺陈的传统仪式,凸显了现代文明礼仪。
C.诞生礼包含诞生、三朝、满月、百日、周岁五种主要礼仪,人们通过宴请形式祝贺新生命的诞生与护佑新生命的健康。
D.成年礼仪式,空间需要营造神圣与庄严的氛围感,可选择在地方公共文化场所举行,如孔庙、古迹遗产地、祭坛等。
4. 材料二运用大量引言和事例作为论据,请从读者阅读效果的角度赏析其作用。
5. 有同学说,“当今世界,国际交往日益密切,我们应学习国际礼仪,与世界接轨,不应该学习中国礼仪”。你如何对其劝说?请结合材料说出劝说要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寻找一只眼
赵一伟
那只眼睛,单眼皮,细长,黑褐色瞳仁,丢失在 1941年的一个黑夜里。没了它,没人再夸余从军英俊,没人再夸余从军神气。余从军叹气,我跟着落泪。更多的时候,我射出的是锐利的光芒,在寻找着。整整八十年了,我从没灰心过,我一定要替余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