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 约18290字。
2022-2023学年下期高2021级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具备了冲突、抗争与毁灭三个主要因素,悲剧就产生了,并具有了审美价值。
B. 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
C. 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
D. 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悲剧的产生,悲剧的主要构成要素,悲剧的审美价值,审美对象等角度逐层深入分析了悲剧美的奥秘。
B. 文章例举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普罗米修斯和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是为了论证说明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
C. 文章例举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论证说明了悲剧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
D. 文章最后一段总结阐述了悲剧的核心内涵,它表现的是人类社会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也反映了悲剧主体在面对痛苦和毁灭时,无法摧毁的崇高和伟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这震撼人心的悲剧足以成为一个直接的审美对象。
B.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
C. 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也成为了一个经典的悲剧形象。
D. 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双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具备了冲突、抗争与毁灭三个主要因素,悲剧就产生了,并具有了审美价值”错误,从“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可知,冲突、抗争与毁灭只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论证说明了悲剧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距离”一词的本义是对时间和空间而言的。而“心理距离”是指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这种距离的插入,是靠自己的心理调整实现的,所以叫做“心理距离”。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诗人、艺术家之所以能从寻常痛苦甚至丑恶的事物里发现美和诗意,就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将事物摆到一定的距离加以观照和品味的缘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