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 约16320字。
2023届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高考预测卷(全国卷)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阳明“心学”的一个重点方面——“知行合一”,被称为王学“三大要”之一,但几百年来,学者对“知”“行”的本体及践行的过程等产生了不同的解读方式,而王阳明没有对何为“知行的本体”做出过多解释。有人探寻其缘由:一是王阳明体会到了这个本体的意象,却还不能明确点出这个本体;二是“未有知而不行”的结论超出了当时人们思维的普遍认知;三是“知”“行”原为一体,但既被“私欲”阻断,已然分为两类。
真知在行,不行不知。实施的具体过程是王阳明所注重的,只要在进行“学”的相关过程,就已经在“行”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王阳明曾经提出,做一件事情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学、问、思、辨、行,从单个过程层级上看,这些是独立的个体,但从整体的角度分析,这几个部分又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正可谓“知行并进之功”。当探寻到它们之间具体联系的时候,不难看出学、问、思、辨的具体的行动过程,便是“行”。如果将学、问、思、辨的结果或者目的看作“知”,那最终实现的过程便是“行”。因此古往今来,没有不“行”的过程就能获得“知”的结果。可以说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提出,对这一系列问题做出了很好的回答。
知从心出,是为“良知”。在中国历史上,王阳明并不是最早提出“良知”观点的人,王阳明是在继承了孟子思想的基础之上,赋予了“知行合一”学说新的认知、理解和时代内涵。他认为,“良知”既是心的本体,也是“知行合一”的本体: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王阳明认为,良知是做一切事情的本体,孔子所说“无适也,无莫也”就是以良知为衡量的。“知行合一”中的“行”,就是实现“良知”,这是学说的关键核心。归根结底,可以说“知行合一”就是“致良知”。如果只有“良知”的过程而无“致”的结果,那就只是表层的认知,只有将二者建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实现宏伟的目标。
在提出“致良知”的观点之后,王阳明很重视这一观点的完善和实践。他在《传习录》中说:“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人们以利益而不是以“致良知”来衡量实践的标准,所以不会有好的结果。如果真正想实现“知行合一”,就一定要将“致良知”融合到平时行为的实践的准则中。与此同时,王阳明批判“格物致知”,因为程朱理学的观点是为格物进而致知,格物是观察事物,通过观察事物的发展才领悟世间的道理,而王阳明认为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通过与朱熹“格物致知”的对比分析,王阳明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分开分析心与理、知与行的进程。
“知行合一”理念作为一个重要的准则和命题,给当代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考和出路。在王阳明看来,“致良知”是在“知”和“行”的立意出发的。既重视良知在精神层级所体现的重要作用,也注重良知在社会实践中的过程与结果。由此看来,良知是道德教育和思想建设的来源。而良知的实践主要表现在心智成长中对善的弘扬和对恶的抑制。今天,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引用王阳明的思想,明确指出“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因此,将“知行合一”的思想用于当世,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朱婉畅《“知行合一”的当代文化精神层级解读》)
1.下列对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和“行”之间如果被“私欲”阻断,就不会达到“合一”的目标。
B.明确了学、问、思、辨的结果或目的后,便可以顺利地指导“行”的过程。
C.注重实践过程,能将学、问、思、辨、行有机统一起来,获得“知行并进之功”。
D.“致良知”是该学说的核心所在,这与孔子的“无适无莫”和孟子的“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一脉相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用“知行合一”学说出现不同的解读方式设疑,结尾用“知行合一”学说的重要意义释疑。
B.文章阐释了“知行合一”学说中“知”“行”的内涵、关系、核心以及途径,层次清晰。
C.文章通过列举王阳明批判程朱“格物致知”的事例,引出了王阳明心与理合一的观点。
D.文章既探寻了“良知”的基础,又谈及其现实意义,体现了历史的纵向延伸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观点超出了当时人们的普遍认知,使学者对其产生不同的解读方式。
B.“知行合一”既是对儒家和程朱理学的扬弃,也是后世“经世致用”思想的出处和依据。
C.坚持弘扬善、抑制恶,个体就真正达到了“知行合一”的完美境界,文化自信亦会增强。
D.王阳明未过多解释理论,却推动了分开分析心与理、知与行的进程,彰显了实践的重要性。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一段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一居民将大量退烧药连同其他药品一起扔在居民楼的垃圾桶里。另外,有网友反映自己网购的药品因到货较晚,失去了用途,不知如何处理。很多人不免有这种疑问:多余药品是否可以转卖?过期药品能否随意丢弃?
首先要明确的是,个人转卖药品涉嫌违法。药品是特殊商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