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17380字。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
2023.5
考生须知:
1.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写上姓名和准考证号。
3.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答题位置上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老子》中有一句充满玄机的话,叫“大音希声”(《老子•四十一》)。何谓“希声”?《老子•十四章》云:“听之不闻名曰希。”希声,也就是无声。如采套用石涛“一画”的概念,可以称之为“一音”。它虽然无声,但却是乐本身,一切音乐都由此生出,它是一种“种子音”,是贮藏乐音的处所。《淮南子•原道训》:“无音者,声之大者也。”范应元云:“大道无声,而众音由是而出,乃音之大者也。”正说的是这一层意思。老子的意思是倾听道的声音,回到乐本身,回到道。
从另一个角度看,老子所说的“希声”,又不是纯然的无声世界。老子是要让人们倾听自然之声。我们知道,自然之声,并非无声。老子说“希言自然。”(《老子•二十三章》)自然不言,自然不像人那样言。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天籁”。这“天籁”是自然天成之声它无机心,无智巧,不矫饰,无涉于欲望,不劳于理智,四时行,百物生,不为,不言。并不是世界无声,而是说它不似人起分别是非之心。像那山前的景色,风来云起,日出雾收,不劳人虑,无为无作。
老庄强调的无声、无言的世界,不在于世界本身,而在于观者的态度;不在世界无声无言,而在观者超越言说的欲望。老庄的意思是要人摆脱观者的位置纠缠,回到世界之中,归于一片生命的音乐之中。如何回到世界?中国哲学家提出了以不听为听的道路。庄子说:“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播之而不得也”(《庄子•知北游》);僧肇说:“大音匿于希声,故不闻以闻之”(僧肇《涅槃无名论》);禅宗说:“不蒙你眼,你看什么?不捂你耳,你听什么”……一句话,蒙起见闻觉知的“耳”,开启生命的听觉。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庄子•人世间》)。仅凭外在感官去谛听,只能得其似;用平常的知识去分析,将会割裂这至高的音乐;必须“官知止而神欲行”,用“心”去谛听,由外在感官转而为内心体验。庄子担心这“心”也会引起误解,因为人的知识工巧就来自于心,所以他说“听之以气”。“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庄子•人世间》)“气”就是“虚”,就是空,就是一,就是希声。以无声的心灵去谛听世界,一片气化,自然而然,和合无间。消除对立,哪分彼此,哪有了别;没有声音的耳,哪来世界的声音;世界因不听而“无言”,并非世界无声。
(摘编自朱良志《大音希声——妙悟的审美考察引言》)
材料二:
德国哲学家马丁•布伯把人生区分为两种,“我——你”人生和“我——它”人生。“我——它”人生又称为“被使用的世界”,就是把世界的一切都作为我认识、利用的对象,都是满足我的利益、需要、欲求的工具。这样,我把一切存在者都纳入时空的框架和因果联系之中,一切存在者都是与我分离的对象。这就是“间接性”。而“我——你”人生则超越主客二分,所以又称为“相遇的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音希声”就是没有声音,只有在无声状态中才能谛听道的声音。
B. 大音就是一音,它是种子音,是道 音乐,是至大至高至美的音乐。
C. 天籁,自然天成之音,物自然而然发出的声音,它也是老子所说的希声。
D. 老庄认为,只有回到世界本身,摆脱观者的位置纠缠,才有可能听到“大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音是至大至高至美的音乐,希声是没有声音,这是两回事。
B. “不蒙你眼,你看什么?不捂你耳,你听什么”,只要你不看不听,大音自来。
C. “五音令人耳聋”,“大音希声”或许有劝谏意味,要摆脱欲望,不要醉心感官享受。
D. “听之不闻名曰希”,是说“大音”是人的视听感官所不能把握的东西。
3. 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二“相遇哲学”中“‘我——你’人生”的一项是( )
A. “当我放下预期和目的,以我的全部本真与一个人或任一事物建立关系时,我就会与这个存在的全部本真相遇,这种没有掺杂着任何预期和目的的关系,即是我与你的关系。”(马丁•布伯《我和你》)
B.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张爱玲《爱》)
C. “这个人可能已经第十次摆渡过河,但当他第十一次渡河时,仍然有一种强烈的感受,一种对于美的反应以及兴奋油然而生,就像他第一次渡河一样。”(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
D. 一个精神病人认定自己是一朵蘑菇,下雨了还蹲在树下不肯进屋。一个医生陪着蹲在那里,对病人说自己也是一朵蘑菇,然后医生进屋,证明蘑菇也需要躲雨,于是病人随着也进了屋。
4.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是一种高明的音乐艺术处理方式,结合材料一分析是否属于“大音希声”。
5. 常听到有人说:“人活着真没有意思。”请结合材料二试对说这话的人进行简单开导。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A.“只有在无声状态中才能谛听道的声音”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淮南子•原道训》:‘无音者,声之大者也。’范应元云:‘大道无声,而众音由是而出,乃音之大者也。’正说的是这一层意思。老子的意思是倾听道的声音,回到乐本身,回到道”可知,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雁
刘庆邦
李明坤今夜的行动不大一般,他要到野地里去捕捉大雁。
大雁是长有翅膀的东西,一飞就是千里万里,云里雾里,哪里是撒网所能撒到的。
李明坤出了村子,借着黑夜的掩护,悄悄地向大雁宿营的地方摸去。那个地方在村子东南方的一块老坟地里。河堤从北面过来,又向西折去,与坟地前面的坟地形成一个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