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610字。
4.3《“探界者”钟扬》检测练习
一、选择题
1.第二单元学习任务结束后,同学们根据学习内容,以对联的形式表达对袁隆平、张秉贵、钟扬的崇敬之情,以下对联表达最为准确、得体的一组是( )
①辛勤耕耘解决全球温饱 不懈探索推动国家发展(袁隆平)
②一谷倾心为饱千家而立命 百畦埋头凭勤己身以济国(袁隆平)
③区区凡夫一抓准显身手 拳拳温情千团火暖人心(张秉贵)
④勤勉娴熟本领过硬立服务标杆 耐心细致热情似火成岗位标兵(张秉贵)
⑤初心不改高原踏满足迹 使命已达拙作渗尽才思(钟扬)
⑥命途连结种子甘作探界先锋 情意牵系后生愿为接盘导师(钟扬)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二、小阅读-课内
2.下列对课文《“探界者”钟杨》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扬辞去武汉植物所的工作来到复旦大学一直到最后,住房条件都没有太大改善,这和光鲜亮丽的上海形成了强烈对比,也和他后来担任的复旦大学的职位产生了巨大反差。
B.经过数年的寻找,钟扬自己在“无人区”——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最终寻获“植物界小白鼠”——拟南芥,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C.探寻生命的边界时,钟扬甘愿成为一个先锋者,——一个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的先锋者。
D.钟扬无论在上海还是西藏,都为国家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3.钟扬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的?《“探界者”钟扬》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谢希德传(节选)
王增藩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国母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回国参加建设。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1956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