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510字。
东城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初三年级统一测试(二)
语文试卷 2023.5
学校 班级 姓名 教育ID号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4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教育ID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和第24题前的方框必须用2B铅笔填涂,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你所在班级应学生会之约制作“品读农耕文明,传承千年文化”宣传折页。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内文一 引言
中华文明自农耕开始,经历了五千年的时光淬炼,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mánɡ 。农耕文明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zhānɡ 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农耕活动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和yán 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在伏羲时代就有了耕种意识,随着农业文明的不断发展,耕读文化得以建立,形成了以“耕”为手段,“读”为价值核心,为生存而耕,为济世而读的微观教育形态。“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优秀传统和乡土文化lún 理深深浸入民族血液中。
1.“济世”的“济”有救济的意思,应读作“ ”(写拼音)。(1分)
2.有同学对文段画线处字的写法有疑问,帮助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1分)
A.“光mánɡ”在文中的意思是“向四面放射的强烈光线”,应写作“光茫”。
B.“zhānɡ显”有“鲜明地显示”的意思,应写作“张显”。
C.“沿”有“顺着”的意思,因此“yán续”应写作“沿续”。
D.“lún理”在文中有“道德准则”的意思,应写作“伦理”。
内文二 文明起源与农耕的关联
农耕文明是人类史上的第一种文明形态。随着原始种植业、畜牧业的出现与发展,早期的农耕文明产生。到了一定程度后,作为人类文明象征的国家、城市与文字才开始出现。所以说, ①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农耕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农业发展历程中,华夏先民们学会了栽培植物、驯养动物,发明了陶器、青铜器和铁器,修造了农具、堰坝和民居,创制了历法,创作了农谚、民谣和民歌—— ② ,形成了灿烂的中华农耕文明。
3.下面是“农耕”一词的书法作品,根据字体特点和上面文字,为版面设计选择合适的一项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
甲 乙 丙 丁
4.大家对文段两处横线应填入句子产生了争议,帮助选出最恰当的一项。(2分)
A.①农耕奠定了文明的基础 ②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交相辉映
B.①文明奠定了农耕的基础 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相辉映
C.①农耕奠定了文明的基础 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相辉映
D.①文明奠定了农耕的基础 ②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交相辉映
内文三 农耕文化的千年传承
考古资料表明,农业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出现,直接推动我国原始农耕文化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农具从木头、石头发展为了铁器、金属制品,原始的刀耕火种变成了铁犁牛耕。随着社会出现分工,耕读文化开始兴起。到了秦汉时期,古代农耕经济进入了繁荣期。隋唐时期,实施科举制度的,耕读文化开始兴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平民子弟可以通过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