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 约16350字。
云南红河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非文学因素的介入,使当前文学批评呈现出这样几个特征。
其一是“人情批评”严重。其中既包括作家个人的人情,也包括商业因素介入下的人情。这些因素的介入,严重影响文学批评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个别批评家的文学批评已经看不出文学创作原则,其优劣评价有时建立在个人交情或经济利益之上。一些文学批评活动还成了基于利益考虑的自说自话。
其二是浓郁的圈子化色彩。其典型表现是文学评价偏向社会文化的中心地带,其他地区的文学被严重忽视。近年来受到文学市场、文学评奖等青睐的作家作品,大多数来自中心地带,文学批评就像一束光,照不到其他地方。
其三是远离文学的文学批评方法泛滥。在非文学因素的主导下,批评家们逐渐习惯从非文学角度来进行文学批评。久而久之,从文学角度出发,针对文学自身的批评反而被边缘化。当前盛行文化批评,固然有多种原因,但现实文学批评的非文学化对文学批评有直接影响。
这样的结果是,文学批评逐渐丧失了基本功能,并对整个文学生态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文学批评本来应该发挥“作家—社会”“作品—读者”之间的中介功能,承担介绍、阐释和评论作品的重要任务,廓清一时期的文学面貌,梳理其优劣得失,去芜存菁,将优秀作品推介给大众。但在当前的文学界,一些文学批评已经失去评价作品优劣的权威性,评价的标准不够精确,孰优孰劣的界限模糊不清。以诗歌界为例,每年各种诗歌年选、好诗榜层出不穷,但是究竟何为好诗,甚至何者为诗,都是个问题。如此情况之下,文学批评也自然逐渐失去读者和作家的信任,社会信誉不佳,整体文学生态也随之受到伤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情批评”只建立在个人交情或经济利益之上,导致文学批评已无客观性和公正性。
B.文学批评的圈子化指的是只关注社会文化的中心地带作家的作品,严重忽视其他地方的作品。
C.文学批评应发挥好中介功能,承担介绍、阐释和评论作品的任务,将优秀作品推介给大众。
D.文学批评应依靠批评家对读者所处时代及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揭示文学作品的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实文学批评的非文学化是当前文化批评盛行的根本原因,这也直接导致针对文学本身的批评逐渐被边缘化。
B.各种非文学批评的盛行,使文学被埋没,作家创作的积极性降低,普通读者对文学的热爱和信心受到影响。
C.中国新文学还处于完善和提高的阶段,需要优秀的文学批评激浊扬清,激励作家超越前人。
D.文学批评有引导文学创作、提高艺术审美、引领社会风尚的功能,所以它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3.下列选项,最能够支持材料一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只有那种兼备极为发达的思想能力跟同样极为发达的美学感觉的人,才有可能做艺术作品的好的批评家。”(普列汉诺夫《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
B.“文学批评不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酷评,也不应该套路化,而是始终要回到文学本身,回到谱系中才能谈清楚是非成败。”(刘江凯《让文学批评回归文学本身:对于莫言,莫“言”诺奖,只谈新作》)
C.“我一直期待这样一种文学批评:不虚美,不隐恶,有态度,有力量,以求真的态度介入文本,以生命的热力编织逻辑。”(曹霞《激赏有态度的文学批评》)
D.“文学是人学”是“一切文学问题的总钥匙”,创作家忘记了这把钥匙,就写不出激动人心的真正的艺术作品来。(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如何客观公正地进行文学批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歌声
王愿坚
我们钻进这荒凉的原始森林,已经整整三天了。
1935年的晚秋,却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茅草早已枯黄了,在积年的腐土上,又压上了厚厚的一层落叶。①从湖面上吹来的风像无数只粗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