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 约12560字。

  2023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几年,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释放出巨大能量,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数字经济正加速促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产业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9.8%。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数字化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日益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竞争力。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数字化转型是通过深化数字技术在设计、生产、管理和营销等诸多环节的应用,实现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不断释放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倍增作用。数字化转型就是数字经济中的产业数字化部分,也是另外一个术语——数实融合(数字技术与传统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通俗来说,其就是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结构、业务模式和员工能力等方方面面进行深化变革,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
  数字化转型正面临数字化人才短缺的巨大挑战。国内某知名调查机构发现,数字化人才缺乏成为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最大的阻碍。一方面,有些企业领导缺乏数字化思维,不能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往往错失市场良机,乃至企业破产。另一方面,企业内部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普遍缺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知识储备和应用经验,不能有效地将新兴技术融合到业务发展中。这些人才短缺问题极大阻碍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影响整个经济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数字化转型发展正改变着我国的人才需求结构。尽管各类高校和职业学校已经加强了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各地政府也高度重视数字化人才的引进和发展,但数字化人才仍然跟不上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数字化人才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数字化人才缺口超1000万人。随着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深入发展,这一缺口将持续增大,更广泛的数字化人才培养迫在眉睫,加快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摘编自史爱武《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促进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
  有国际观察家认为中国“可以引领下一次全球变革浪潮”,这是因为,  “迎接变革所需要的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物流、新能源的推广、数字化的生态互联网建设等等,都不是依靠一个个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数字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对促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数字经济规模2021年在GDP中占比近四成。
  B.数字经济有别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相对而言,数字经济一般效率更高,经济结构更优化。
  C.数据安全产业发展是否健康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安全,这也是工信部等部门联合颁布《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考量因素之一。
  D.数据安全产业的发展要突出创新驱动,只要有技术创新,就能找到应对数据滥用、隐私泄露、算法黑箱等问题的办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不重视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数字经济将很难在未来的国际产业竞争中具有优势。
  B.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领导有数字化思维,也需要企业内部人员有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储备和应用经验。
  C.在数字中国建设中,国家将扮演重要角色,企业没办法发挥作用,因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需要借助国家力量去做。
  D.在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发展方面我国已经高度重视,但人才缺口依然很大,可见我们需要探索该类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3.下列不属于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成功案例的一项是(3分)(   )
  A.天津滨海新区,大棚西红柿安装了传感器,将精准灌溉设备与智慧农业云平台连接,西红柿口感更好,产量更高。
  B.安徽合肥高新区,“中国声谷”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吸引集聚起人工智能企业超千家,年产值超过1300亿元。
  C.广东佛山市,格兰仕通过数字赋能打通产业链的所有环节,一台微波炉从接到市场订单到完成生产,劳动效率提升了40%,订单交付期缩短了67%。
  D,陕西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开展数据标准化治理和智能专网建设,依靠5G通信、地质探测等科技支撑摘掉“黑帽子”,换上“智能衣”。
  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数字化人才与数字经济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
  5.中国发展数据经济除了政治制度外还具有哪些方面优势?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并说明。(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捡麦穗
  张洁
  在农村长大的姑娘,谁不熟悉捡麦穗这回事呢?
  或许可以这样说,捡麦穗的时节,是最能引动姑娘们幻想的时节。
  在那月残星稀的清晨,挎着一个空篮子,顺着田埂上的小路,走去捡麦穗的时候,她想的是什么呢?
  等到田野上腾起一层薄雾,月亮,像是偷偷睡过一觉,重又悄悄回到天边,方才挎着装满麦穗的篮子,走回自家破窑的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