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380字。
2023年春季九年级期中限时检测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试题卷共23道小题,考试时量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8分)
热衷语文学习的小海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这样一句话: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辩证统一的学科。他对这句话似懂非懂,于是他向语文老师请教,语文老师设计了如下活动,带着小海探究实践:
汉字是中华文明几千年发展的结晶,识字、写字都是在传承传统文化。
1.【汉字探源】小海对九年级上、下册的字词知识进行了梳理,下列梳理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注意纠正因方言发音造成的误读,如:“砧(zhān)板”应读成“砧(zhēn)板”,“喃喃(lán)自语”应读成“喃喃(nán)自语”。
B.注意多音字在不同的语境下的不同读音,如:“咬文嚼(jiáo)字”和“咀嚼(jué)”,“伤痕累累(lěi)”和“硕果累累(léi)”。
C.注意形近字在书写时的细微区别,如:“账薄”要写成“账簿”,“不言而谕”要写成“不言而喻”。
D.注意根据词语的意义书写正确的字形,如:“挺身而出”应写成“铤身而出”;“出人头地”不要写成“出人投地”。
2.【运用迁移】感悟颇深的小海写下了一段感想,其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汉字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细细品位。其音、形、义皆具独特魅力,足以让每一个接近她的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我。汉字之美,还美在她只对真正爱她、懂她的人撩开自己神秘的面纱。你看,成千上万个汉字就像成千上万个小魔块,在语言大师的“点化”下,成了熏陶人性情的不朽巨著。忽而是浅吟低唱,忽而是疾风骤雨,忽而是行云流水,忽而是欲说还休????????????正是这些小魔块们让我豁然贯通,才会“沉醉不知归路”,才会“为伊消得人憔悴”啊!
A.品位B.心旷神怡C.熏陶D.豁然贯通
3.【病句甄别】在探究过程中,小海摘抄了一段关于“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辩证统一的学科”的语段,请你找出该语段中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 )
每一个汉字背后都可能有民族文化、心理、审美的影子,①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本身就是文化传承;但是零散的、未加整合的识字课,主要凸显的是语文的工具性。②将汉字有效整合、筛选,构成一种结构化了的文本,凸显出更广泛的文化意味。③汉字的形与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足以让稍有想象力的人展开无尽的遐想:“笑”字,活泼可爱;“哭”字,愁眉苦脸;“巍峨”,山的高大顿现眼前;“浩渺”,水的宽阔跃然纸上。④难怪中国人爱将“字”“画”连在一起说,原因是汉字本来就可以入画造成的。
A.①B.②C.③D.④
4.【连句成段】小海在整理《劝君多读文学书》一文时,不小心将“多读文学书,就可以多接触灵动优美的文学叙述,多呼吸新鲜活泼的文学气息”这句话给误删了,请你帮他把这句话加到文段中的合适位置。(2分)
文学最能够投射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①文学书是文学的载体,它最能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民心声,寄托美好理想。②青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脊梁,青年学生的素质关系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③当代青年学生理应静下心,沉浸于文学书,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传承经典文化。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才能在未来承载更多的历史使命。
A.①B.②C.③D.④
5.【深耕文化】为了帮助小海构建系统的文学文化常识,语文老师让小海根据以下图表做出推断,其中不正确一项是(2分)( )
文学常识和传统文化部分知识梳理
内容 文学常识 传统文化
分类 1.文体常识(①古代常见文体,②现代文学体裁)
2.重要作家作品 1.称谓(谦称、敬称、年龄称谓等)
2.文史典籍
笔记 一、诗歌
①古体诗: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接着出现了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体”(也叫“骚体诗”);汉代出现了“汉乐府民歌”,形式上以五言为主。
②近体诗:唐朝盛行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有五言和七言之别)。律诗一般为八句,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③现代诗歌:现代诗也叫“白话诗”,在形式上,一般以“行”为单位,分行排列,注重结构的形式美。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多样。
二、古代常见文体
传: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多采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生平风貌。包括自传、他传。 一、谦敬辞称谓
1.谦辞是表示谦恭的言辞,一般用于己方。
2.敬辞用于对方,就是把人家抬高一等,以表示对别人的尊重。敬辞主要用于比自己年龄大,地位相近或高于自己的,而对于年龄小于自己或地位低于自己的则一般不用。【总结】谦敬辞是表示谦逊、尊敬、客气的态度用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表达方式。(要正确使用,否则会闹出笑话)
二、年龄称谓
襁褓、总角、孩提、束发、豆蔻、及笄、弱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
A.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如文天祥的七言律诗《过零丁洋》运用借代的修辞,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以象征为主,余光中的《乡愁》化抽象为具体,都展现了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浓浓爱国热情。
B.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陈涉世家》是他传,《左传》是自传。
C.班级举行“自强不息”演讲比赛,老师告诉小海不可以用“感谢大家的聆听”作为结束语表达谢意。
D.小海说初三毕业时,大部分男生到了束发之年,大部分女生到了及笄之年。
6.古诗文默写(共4分,每空1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