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800字。

  2023年上学期七年级期中检测试卷
  语文学科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三道大题,22道小题,满分120分,时量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下面是小雅同学做的字音字形梳理记录,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注意多音字发音造成的误读,如“憎恶(è)”应读成“憎恶(ù)”,“气冲斗(dòu)牛”应读成“气冲斗(dǒu)牛”。
  B.注意纠正人名,地名的误读,如“臧(zàng)克家”应读成“减(zāng)克家”,“端木蕻(bòng)良”应读成“端木蕻(hóng)良”。
  C.注意形近字造成的误写,如“狂澜”不能写成“狂斓”,“烦躁”不能写成“烦燥”。
  D.注意成语字形的误写,如“锋芒毕露”应写成“锋芒必露”,“大廷广众”应写成“大庭广众”。
  2.下面是初一小雅同学做的一道题,其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小实是家喻户晓的三好学生,最近却因家庭原因上课老是心不在焉,成绩一落千丈。班主任王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虽然小实不以为然,但王老师依旧不厌其烦地对他进行劝说。终于,在班主任的劝说下,小实幡然醒悟,开始端正自己的态度,认真对待学习。
  A.家喻户晓 B.心不在焉 C.不以为然 D.不厌其烦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
  B.周六天气晴朗,岳麓山上人潮汹涌,为了防止景区出现踩踏事件,工作人员呼吁大家错峰出行。
  C.双减政策的落实与出台,就是让学习回归学校,让教育回归商人。
  D.由于采用了科学具体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变。
  4.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现如今,我国已有300多个戏曲剧种。
  ②中国戏曲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先秦的萌芽期,唐代的形成期,宋金的发展期,元代的成熟期,明清的繁荣期这样一个具体过程。
  ③中国戏曲是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综合而成的表演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④戏曲艺术发展到今天,不断适应新时代、新观众的需要,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大舞台上绽放光彩。
  ⑤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昆曲”等剧种为代表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A.②③①⑤④ B.③⑤②④① C.③②⑤①④ D.②①③⑤④
  5.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载登在《新青年》上。
  B.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C.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D.“处”是终止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酷暑结束,风于秋季的节气。
  6.古诗文默写。(6分)
  (1)《木兰诗》中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由听到“折柳”曲,从而引发自己浓浓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晚春》中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共6分)
  有国才有家,为滋养学生心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初一年级1班开展了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激发心智】(1)请你根据本次班会课的主题,拟写一则合适的宣传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冶心灵】(2)本次班会活动中,有爱国诗词朗诵,以下诗句最适合在本次活动中出现的是(    )(2分)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点燃激情】(3)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校准备打造一个“爱国学习榜样”宣传栏,以下是小雅写的一个示例,请你仿照示例,从备选人物中任选其一,完成人物介绍。(2分)
  备选人物:花木兰 闻一多    钟南山
  示例:邓稼先隐姓埋名,以身许国,堪称“两弹元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共42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共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①复五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②,万里黄河绕黑山③。
  【注释】①金河:即大黑河,在今内蒙境内。②青冢:王昭君墓,当时被认为远离中原极偏僻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秋草白,而昭君墓草长青,故称“青冢”。③黑山:杀虎山,与昭君墓同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南。
  8.下列选项对本诗理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