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880字。

  浙江省杭州市八县市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6分)
  1.(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修辞立其诚”语出《周易》,原指君子要注重文化修养,做到立身诚实,后引用于诗文写作,遂指修饰文辞,强调文辞修饰,要服从内容的真实。新时期以来,传统文化得以复兴,旧体诗词得风气之先,蓬勃发展,诗家辈出,佳作如林。其成就皆有目共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这问题、那问题中,“修辞立其诚”也是问题之一。
  ②诗词创作离不开一个“诚”字。离了“诚”就一无是处。傅庚生先生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教授,讲旧体诗词常有出人意表处。他在《情辞与本色》一文中,谈“修辞立其诚”很有见地。所谓“诚”,说白了,就是作者一点内心的真实感动。有了这点真实感动,诗作自然“诚”;没有,词藻再华丽,也是“伪”。为了说明这一问题,傅先生将陶渊明的《饮酒》诗之一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与王维的名作《竹里馆》作一比较,认为陶诗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胸无点尘,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胸襟。而王维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则心有尘滓,有唯恐人不知之嫌。其归隐情怀,两相比较,王不如陶,个中原因,是缺少了一点“诚”。再如他点评杜牧风流倜傥,不拘绳墨,是真名士自风流,写的全是一点心中的真感动。所以,他的诗作当得起一个“诚”字。反观袁枚,心持把玩的龌龊心理,躲躲闪闪,遮遮掩掩,患得患失,伪作多情,把肉麻当有趣。其词作所缺失的也正是这一点“诚”。
  ③借古以鉴今,当代旧体诗词创作,一些作者因为对所写题材内心缺少一点真实的感动,所以,颂扬时政只是大话空话,无真情实感;鞭挞丑恶,往往也是新闻语言。写田园,只靠雕琢词藻,支撑门面;写内心情感,不敢袒露心迹。凡此种种,皆因修辞乏其诚所致。
  ④诚,是诗词写作的一条铁律。凡乏其诚者,多是伪诗无疑。“修辞立其诚”,重在要用生命、用真情去歌唱,方显“其诚”。
  (熊文祥《修辞立其诚》,选自《东坡赤壁诗词》卷首语,有删改)
  材料二
  ①“修辞立其诚”之“修辞”原义并非指文章或文学,而是指一个人的言语,可以说“修辞立其诚”是指一个人的言语行为,也就是说话,辞即是要说的话。“修辞立其诚”指一个人说话之前要在心中酝酿自己的言辞,在酝酿言辞的同时也要确立一个根本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就是“诚”。不诚,虽则“修辞”,亦心口不一,伪也。
  ②“修辞立其诚”一旦被提出后,后代学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傅庚生认为陶渊明与杜牧的诗歌写的全是一点心中的真感动,是真名士自风流;而王维和袁枚则心有尘滓,缺少了一点“诚”。
  B.当代一些旧体诗词创作,有的只是大话空话,有的靠雕琢词藻支撑门面,有的写内心情感却隐藏心迹,这往往是缘于对所写题材缺少真实的感动。
  C.刘勰在《文心雕龙•祝盟篇》中第一次从文学创作者的角度提出了创作祝盟文及其他文类时要务实立诚,从而创作出独具匠心的文学作品。
  D.钟嵘的“滋味说”和刘勰的“修辞必甘”理论遥相呼应,不过二者所指的范围不同,两者分别是就所有文类和五言诗而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二都对“修辞立其诚”的内涵及发展作了阐释,其原义是指个人的言辞诚实、立身诚实,后来才用于诗文写作和文学批评等。
  B.从《文心雕龙》的书名能够看出刘勰对“修辞立其诚”这一。理念的推崇,而《东坡赤壁诗词》期刊将材料一作为卷首语,也能表明该刊对这一理念的肯定。
  C.两则材料都认为一个人唯有至诚,方能创作出尽人尽物尽心尽力之作,凡乏其诚者,写作不用心、敷衍,其作品多是伪作无疑。
  D.教材中张岱年《修辞立其诚》中引用的“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使我们认识到“修辞立其诚”还应“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
  (3)材料二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4)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修辞立其诚”的具体内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2.(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蛋糕店的盗窃案
  【意大利】卡尔维诺
  ①德里托来到预先约定的地点时,杰苏班比诺和沃拉已在这里等他好半天了。“我们走吧!”德里托说。像干涸的河流一样空荡荡的大街上,他们三人在清冷的月光下快步向前走去。德里托走在最前面。他的黄眼睛不停地转动着,鼻孔微微翕动,仿佛在嗅着什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