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870字。

  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长沙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18分)
  1.学习要勤于做笔记,下面是某同学做的有关识记字音字形的笔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注意纠正因多音字而造成的误读,如:“参差(chā)”应读成“参差(cī)”,“押解(jiě)”应读成“押解(jiè)”。
  B.注意纠正因平时阅读习惯而造成的误读,如:“干涸(kú)”应读成“干涸(hé)”,“引吭(kàng)高歌”应读成“引吭(háng)高歌”。
  C.注意因读音相同而字形不同而造成的误写,如“蓬勃”不能写成“蓬勃”,“相辅相承”不能写成“相辅相成”。
  D.注意成语典故中字形的误写,如“破斧沉舟”应写成“破釜沉舟”,“门可罗鹊”应写成“门可罗雀”。
  2.使用词语要准确无误,下面是九(1)班某同学写给老师的感谢信,其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敬爱的老师,感谢这三年来你对我们无所不至的关怀,让我们在学习的海洋中乘风破浪。每当遇到难题,我们不耻下问,向您请教,你也总是耐心解答;每年的元旦晚会,你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和我们共享天伦之乐……往事历历在目,再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3.语言表述要规范,下面一段话选自某班同学在一次考试失利后所写的勉励自己的话,其中表述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①遇到挫折时,要不断激励自己,尽量少考虑眼前的得失。②在挫折面前,降低自己一时难以达到,并分析自己身上所存在的问题。③不能灰心丧气,更不能失去信心,要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④只有不断修炼承受挫折的能力,才能盛开成功之花,结出成功之果,繁殖成功之森林。
  A.①       B.②       C.③        D.④
  4.森林防火,责任重于泰山。为了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切实维护自然环境安全。下面各项防火宣传标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谁放火,谁负责,谁坐牢
  B.建设秀美山川,护林防火当先
  C.严禁放火,保护森林,违者受罚
  D.灭火,打早打小打完了,事事无患
  5.下列各项中对于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史记》是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写,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共三千余年的历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苏轼既是“三词客”之一,又是“四大家”成员,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C.“冠”是古代贵族所戴帽子的总称。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D.中国是礼仪之邦,交往言谈注重谦敬之分,如敬辞有“贵庚”“令正”“见教”等,谦辞类有“鄙人”“寒舍”“足下”等。
  6.古诗文默写。(4分,每空1分)
  ⑴谈到理想,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寄壮词以寄之》中,用一句“             ,   
  ”表达了自己收复河山、报效国家的愿望。
  ⑵说到信念,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一句“                ,                ”了自己不惧人生艰难永远积极乐观的情怀。
  综合性学习(4分)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精神是一个中国人最应该具备的情怀。贵华中学九年级召开“报家国??复兴梦”的主题活动。
  7.让青春无悔,让人生无憾。读下列材料,请补充对联。(2分)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于3月4日晚播出,年度人物揭晓。第一个出场的,是我国防护工程学家钱七虎。7岁那年,父亲临终前叮嘱他“要干一番事业”,他铭刻在心。六十多年里,他倾心竭力,参与了许多重大国防工程,他牵头制定了我国首部城市人防防护等级标准,创建了我国防护工程人才培养体系,解决了核武器和常规武器工程防护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他为祖国铸就了最坚强的盾牌。钱老说,“为国家和人民安全贡献心血,有价值”。
  上联:忆往昔,邓稼先鞠躬尽瘁“两弹”扬国威
  下联:                                          
  8.复兴民族梦,功泽千万代。作为新世纪的追梦少年,学校决定召开一次主题讲座,拟邀黄七虎先生为主讲嘉宾来对同学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请你补充下列邀请辞中横线上的话。(2分)
  尊敬的黄爷爷,您好!                                                        ,我校决定于3月25日在学校报告厅举行一次以“报家国??复兴梦”为主题的讲座,想邀请您作主讲嘉宾,让我们近距离地感受你那拳拳的爱国心,我们九年级师生热忱欢迎您的到来。
  二、阅读与理解(共46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18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9~10题。
  野老歌①
  唐??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②。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③,船中养犬长食肉。
  【注释】①《野老歌》;又名《山农词》,野老即匿居深山之老农。②官仓:指各地官员税收,此指贪官。③西江:今江西省九江市一带,是商业繁盛的地方。唐时属江南西道,故称西江。斛:量器;是容量单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
  9.下列对这首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这首诗里,诗人截取了一家典型而又普通的农户,集中笔墨描述了他一家苦难的生活。
  B.“耕种山田三四亩”一句中,“山田”是指山地里的田,其言外之意是土地贫瘠,产量低,农民收入微薄。
  C.“呼儿登山收橡实”,极其富有生活气息,它令人想象到老农一家老小倾巢出动,在农忙之后的闲时里,攀山越岭遍野里寻找“橡实”的情景。
  D.这首诗的末尾两句对诗人内心不满进行了直接抒写,不动声色地对当时社会不平等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