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930字。
古代诗歌阅读
浙江省绍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①
[金]元好问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②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③。不用燃犀下照④,未必佽飞强射⑤,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⑥,挝鼓过银山。
[注]①三门津:黄河最险要地段之一,河面分人门、鬼门与神门。②一峰:指三门峡中屹立于中流的砥柱山。③秘神奸:传说中夏禹将百物之形铸于鼎上,“使民知神、奸”,此处“神奸”指种种善恶神奇之物。④燃犀下照:晋人温峤至牛渚矶,点燃犀角照见江水中奇形异状的水族怪物。⑤佽飞强射:春秋时楚国勇士佽飞曾仗剑飞入江中刺杀两蛟。⑥骑鲸客:指豪勇之士。
15. 下列对这首诗词 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阙的前七句,词人笔力雄放,想象丰富,运用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了三门峡雄伟险峻、波澜壮阔的自然奇观。
B. 上阕最后两句写景,一动一静,对比鲜明,衬托出砥柱山傲风浪、挺天地 伟姿;后一句笔锋骤敛,顿然收住,显得闲和平稳。
C. 下阕紧承上文,由“峰”而及“危巢”“双鹄”,转接自然;从“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句起,全词由写景转为抒发感慨。
D. 下阕连用燃犀下照、佽飞刺蛟等典故,基调更加激荡,描绘出藏龙卧虎、光怪陆离的神奇景观,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
16. 下阕作者就眼前景抒写了哪些心志感怀?结合全词分条简述。
浙江省宁波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二)古诗词阅读(9分)
阅读下面苏轼的两首词,完成题目。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两首词都作于被贬黄州期间。
15. 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赤壁怀古》从长江入笔,用“浪淘尽”将滔滔江水与已然消逝的“千古风流人物”相联系,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悠远的时空背景。
B. 《赤壁怀古》善用衬托手法,用“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正面衬托周郎,又用“雄姿英发”的周郎反衬“早生华发”的词人自己。
C. 《夜归临皋》起笔就用“醒复醉”三字,淋漓精致地表现了诗人纵情饮酒的豪兴,又以“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
D. 《夜归临皋》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滔滔江声,以有声衬无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烘托出历经宦海沉浮的词人内心的苦闷和孤寂之情。
16. 入世从政和出世隐退是中国文人面临的人生课题,苏轼这两首词都体现了其入世与出世的矛盾,请结合诗句分析。
浙江省杭州市八县市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判曲,完成下面小题。
终身误
清•曹雪芹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