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680字。
2023年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中考语文三模试卷
一、第一部分
1.(4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中华民族之文化,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我们的祖先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国式审美”曾经独领风骚: 的汉代工艺品、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多姿多彩的宋元山水画……它们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美的符号,也引来其他国家(jìng xiāng)追逐。我们借着“中国式审美”这束光,翱翔在过去的历史中捕捉养分,博取新知;也借着这束光,一同审视当下,洞见未来,照亮前路。中国因为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所以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重拾“中国式审美”,也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审视当下,面向未来。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 jìng xiāng)
②捕捉
(2)在上面文段横线空缺处,填入一个符合语境的四字词语。
(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5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一轮落日,斜挂天空,给万物抹上一层金黄色,也给人们的心情涂上不同的色彩。“ ,长河落日圆”,那一轮落日,冲淡了诗人心中的丝丝落寞;“浩荡离愁白日斜, ”,那一缕斜阳里,满含着诗人离京的无限感慨。
[乙]“云”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常见意象,早已融入诗歌审美之中。孔子就曾借“浮云”的轻薄缥缈,表达对不义之财的不屑。
[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儿的山上无仙,却名贯燕赵大地,成为一道奇异的人文风景。
(1)请在甲段文字空缺处填上相应的诗句。
(2)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语句“ , ”。
(3)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句子可以让我们联想到课文中刘禹锡的名篇《 》。
3.(3分)下面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是礼仪之邦,交往言谈注重谦敬之分,如敬辞类有“贵庚”“令爱”“见教”“仁兄”等,谦辞类有“鄙人”“寒舍”“犬子”“足下”等。
B.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黄发”指老人,“干戈”指战争,“瀚海”指沙漠,“阳”指山南水北。
C.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其《渔家傲》一词中的“九万里风鹏正举”“蓬舟吹取三山去”都运用了典故。
D.“生”“旦”“净”“丑”是中国戏曲里的人物角色行当,其中“生”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旦”是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
4.(8分)初中三年生活即将过去,学校举行“岁月如歌”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1)请你将同桌拟写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 ,
下联:岁月如歌,谱写多彩人生
(2)你在毕业纪念册上留言时,看见甲、乙、丙三位同学写的三条留言,请你选出最喜欢的一条,并说出理由。
甲同学:“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论身在何方,心有灵犀。
乙同学:古有伯牙子期惺相惜,今有你我同窗遇知音。
丙同学:愿我们的友谊如香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如浓郁的咖啡,让人精神振奋;如甘甜的香茶,让人口齿留香。
我欣赏 同学的留言。
理由:
(3)你准备从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中选择一幅送给同桌,请你将要说的话补充完整。亲爱的同桌,感谢你这三年的鼓励和陪伴,临近毕业,请收下我的 (填作品序号)书法作品,希望你能像作品里说的那样
二、第二部分
5.(5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①
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②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③,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④乘醉⑤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①此诗写于欧阳修被贬滁州期间。②昔人:指唐代名相李德裕,他风骨铮铮,因事被贬滁州,于此建怀嵩楼。③画角:乐器名,发声高亢。④会须:将要。⑤乘醉:乘着醉意。
(1)【甲】诗中巧用 的典故,抒发怀友之情和岁月流逝的感慨;【乙】诗中巧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尾联借 意象虚写冬日重游,气象恢宏,群山银装素裹、冰清玉洁之态。
(2)【甲】【乙】两首诗都提到了自己或他人 的特殊人生经历,都表达了诗人 的精神。
6.(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