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610字。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六调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当人们好像刚好在忙于改造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时,恰好在这种革命危机时代,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为自己效劳,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的一幕。
当黑格尔辩证法还很流行的时候,我就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但是,正当我写《资本论》第一卷时,今天在德国知识界发号施令的、愤懑的、自负的、平庸的模仿者们,却已高兴地像莱辛时代大胆的莫泽斯•门德尔松对待斯宾诺莎那样对待黑格尔,即把他当作一条“死狗”了。因此,我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并且在关于价值理论的一章中,有些地方我甚至卖起黑格尔特有的表达方式。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没有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决定了文化的连续性。人们是在改造现实世界的过程中认识和表现现实,从而创造文化的。但是,人们在表现现实世界、创造文化时,必然要遇到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思想,并受它们的影响。虽然人们的文化思想归根到底是以该时代的物质生产所创造的经济关系为基础的,但是,意识形态的完成过程,表现为思想依据前人留下的思想资料进行创造的过程。物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克思所说的“亡灵”,是指可供利用的已经死亡了的先辈们。人们可以借用它们的传统改造旧世界、创建新世界。
B.文化是人们在改造现实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对现实的认识,人们有怎样的独立的实践活动就会有怎样的思想文化。
C.文化的丰富、发展和变革是以文化的选择和积累为前提的,而文化的选择和积累又必须以批判继承关系为前提。
D.共产主义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但并不拒绝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基本国情,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多年建设这一基础上开创的。
B.批判和继承是对立统一的,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要带有批判性,决不能全盘接受,也决不能全盘否定。
C.对传统文化要区别对待,相同阶级的文化彼此可以直接继承,而不同阶级之间的文化则需要批判地继承。
D.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可以批判地继承本国本民族的文化遗产,也可以批判地继承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遗产。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庞朴说:“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其情景当然是不堪设想也不忍设想的。”
B.余秋雨说:“文明的人类总是热衷于考古,就是想把压缩在泥土里的历史扒剔出来,舒展开来,窥探自己先辈的种种真相。”
C.萧伯纳说:“人生不是一根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暂时由我们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D.习近平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材料一中马克思承认自己“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但又公开承认自己“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怎样理解马克思这种貌似矛盾的做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5.鲁迅在《拿来主义》里批判过这样两种人:一种是面对大宅子“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一种是“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鲁迅称前者为“昏蛋”,后者为“废物”。试用材料二的观点说明这两者各有怎样的错误。(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平凉之地
蒋子龙
古凉州,即现在的河西走廊,从来就是经略西北的军事要地,还是古丝路西去的咽喉。其形如一把长剑,而平凉就是剑柄,是蓄力、发力的地方。自古以来谁掌握了这把长剑,谁就能控制中原。因为平凉位于陕甘宁交汇的几何图形中心,横跨关山,襟带泾水,外阻河朔,内当陇口,屏障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