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100字。
莲都区2022学年初中学业适应性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共五个部分,18小题,满分120分,其中卷面书写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一、(19分)
班级开展探访“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这次同学们走进了缙云爽面博物馆,请你一起来了解这一传统制作技艺。
【看一看:宣传视频】
缙云爽面,又称索面,是流传浙西南地区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小吃,其传统制作技艺在2023年1月入选第六批浙江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缙云爽面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残唐五代,姓王村始祖潜佶自北方迁入缙云时,引种种麦。潜佶的三世孙潜四在姓王村建碓制面,制作工艺开始成形并逐步流传。
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曾在他的《过山寨诗》中这样描写爽面:“汤饼一杯银丝乱,牵丝如缕王箸惜。”相传潜佶十一世孙、南宋户部尚书潜说友曾将爽面作为朝廷觐见之礼,由此,缙云爽面成为人们礼尚往来的馈赠佳品。抗战时期,缙云地下党组织配合处州特委在驻地江西山后村种麦制面,解决粮食供给困难。
(摘自缙云爽面宣传片解说词)
【听一听:传说故事】
缙云人抽面,上筷时左右穿插酷似打绳,抽好的面条更是细长如索,故古人称之为“索面”。
相传黄帝南巡,在驻足鼎湖九炼金丹的同时,广泛传播中原文明,缙云百姓感恩戴德,遂以自制的索面礼待黄帝君臣。索面上口,柔韧爽滑、满口清香,黄帝连声说:“爽!爽!爽!”借黄帝金口玉言,缙云人将“索面”改称为“爽面”。爽面自此成为缙云先民款待贵宾、寿诞喜宴首选的珍馐美馔。在丽水各县市的方言中,“爽”都与“苦”字意义相反,饱含着舒畅、富足之义。
(摘自“缙云播报”公众号)
【学一学:制作技艺】
和面、搓条
为了确保面团保持韧性,选用手工和面,等待面团醒好后,再用擀面杖把面团擀压成扁平状。然后再用刀把面饼切成长条,反复的搓揉使得面条越来越细滑。 绕条
搓条之后,还有一道类似“编麻花”的工序:在面条之间放入两根长约一尺半、间隔10厘米的竹签,然后快速地以8字型盘上,排列紧凑,根根分明。一组编完,把它们挂在木箱里接着醒面。 拉条
绕好的面条在面箱里放置约3个小时后即可拉面,这是索面制作里最辛苦的一道工序。拉面要分几次将面条拉细拉长,不能拉断,粗细均匀,这都需要熟练的技术。
晾晒
最美的一道工序。索面脱水晾干的时间取决于天气,通过观看和触摸面丝的表面决定收面的时间。 收面
晒好的面被收进特制的竹匾里,上好的索面具有长、软、韧、滑的特点,细如青丝白如雪。 吃面
品尝着自己做的面条,咸香、爽滑、口感好,无愧于“百年索面”的称号!
1. 观看宣传片后,同学们围绕“珍馐美馔”一词开展了讨论,请你参与。
小莲:“珍馐”这个词在李白诗歌《行路难》中出现过,你们还记得吗?
我:哦,“金樽清酒斗十千,①________”。“珍馐美馔”是一个并列式短语,“美馔”的意思是“②_______”。
小语:“馔”是个生僻字,怎样能记住这个字的读音呢?
我:声旁相同的字读音往往相近,“馔”与“zhuàn③__________写”同音,这样就记住了。
小文:古人造字,“饣”字旁都与食物有关,如“饭”“饱”“馆”,《论语》里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饭”是什么意思呢?
我:这你考不倒我,“饭”在这里是④____________的意思。
小文:“饼”“馒”“饽”“馄饨”是“饣”字,“粉”“糕”“粽”是“米”字旁,都是与食物有关,为什么偏旁不一样?你来分析分析。
我:⑤________。
小莲:汉字可真有趣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