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320字。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质检试卷
  语 文
  1.  默写。(10分)
  (1) 诗文名篇,寄寓着情思和感悟,融进民族文化的血脉。我们诵读经典,可以在“ ______ , ______ ”的辗转难眠中,看出主人公对意中人强烈的思念(《关雎》):可以在“ ______ , ______ ”的冷落和结霜的秋景中,感受萧瑟凄清的气氛(《蒹葭》):可以在“ ______ , ______ ”的视觉、听觉描写中,体会陶渊明对安宁平和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桃花源记》)。
  (2) 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______ , ______ ”为我们徐徐展开从煌煌京城到缥缈巴蜀的画卷:《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 ______ , ______ ”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3分)
  ????A 作这本《经典常谈》的目的,就是用以作为国学经典的指路灯,凭借这本书引发读者对经典的兴趣,并增加一些国学经典的基础。过于华丽的辞藻和粗bǐ的语言同样容易使人心生反感,而这本书的语言结合当时的白话文水平,在现在看来则显得朴实而又俏皮。翻开书随便截取一段:“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回肠dàng气。”语言让人很是下饭。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凭借 ______
  辞藻 ______
  粗bǐ ______
  回肠dàng气 ______
  (2) 选段中A名字叫 ______ ,他所作的《经典常谈》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 ______ 、史、 ______ 、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 ______ ”书放在最前头。
  (3) 划线句运用了 ______ 修辞方法,并把它改成反问句。
  (4) 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国学经典”不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华丽的辞藻
  B.白话文水平
  C.显得朴实
  D.诗的源头
  3.  八(1)班组织了一次“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主题班会,请你参与。(12分)
  ????材料:2020年,我国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的29%,是美国的2倍多、欧盟的3倍多。欧美各国经济体系成熟,碳排放已进入稳定下降通道,而我国GDP总量虽跃居全球第二位,人均 GDP 突破了1万美元,但经济体系尚不成熟,高耗能产业仍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这导致发展的能源需求巨大,并且还在不断增加。
  (1) 我国实现“碳中和”的难点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每点不超过10个字(包含标点符号)。
  (2) 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要求符合主题并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3) 小刚同学代表班委县草拟了一份倡议书,请你帮他修改。
  倡议书同学们:
  ????【A】 增加资源忧患意识,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应当从我们做起。我们倡议大家做合格绿色公民。让我们从身边做起,做到节约用水、节约粮食、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垃圾分类。【B】 让我们共同一起努力,共建绿色低碳美好家园。
  3月20日八(1)班班委会
  ①倡议书中有一处格式不正确,请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
  ②【A】句中有词语搭配不当,应将“ ______ ”改为“ ______ ”。
  ③【B】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
  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22分)
  夏日芒花
  廖辉军
  ①夏日炎炎,骄阳似火。万物耷拉着脑袋、匍匐着身子,唯有芒花日夜兼程、次第开放,像极了不辞辛劳的乡间农人。
  ②在我的家乡鄂南大地,漫山遍野自然生长着一种随处可见的植物——它俗名芒草,又叫芭茅,被称为“大山上的芦苇”。
  ③盛夏来临,从芒草丛中伸出一支支笔直向上的青穗,绿叶粉花,显露出粉嫩的娇态与朴素的可爱俏皮,让人联想到脸颊透红、不施粉黛的农家姑娘。
  ④山风拂过, 片片花絮摇摇欲坠,一如娇艳欲滴的乡野女子,衣袂飘飘间不经意招摇出别样风情。晚霞里,点点花絮映射出耀眼的光芒,温柔的夕阳反衬出芒花火一样的热烈,瞬间生发出一种即将燃烧的壮美。如果一定要评选出夏日最美的花,我想一定是芒花吧。
  ⑤有诗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芒花绚烂,芒草顽强。你瞧 !路旁溪边、田头地尾、山林荒野,它的身影无处不在,无畏严寒酷暑,任凭风吹雨打,依然根深蒂固、随遇而安、自然生长,与泥土合二为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