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780字。
6.2《五石之瓠》 同步检测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有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B.庄周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逍遥游》是《庄子》中最具代表性的篇目之一。庄子所向往的逍遥游,是摆脱一切世俗羁绊,精神上获得绝对自由的境界。
C.在两汉诸子散文中,庄周的作品想象丰富,言辞瑰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鲁迅说《庄子》“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D.庄周思想也含有辩证法因素。毛泽东曾指出:“《庄子•天下》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世界上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车之用 剖之以为瓢
B.我世世为洴澼絖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C.始于足下 常于几成而败之
D.自见者不明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下列对《逍遥游》节选部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A.庄子在本段最后提出了主张,那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 且恶乎待哉?”即顺应万物的本性,达到天人合一,才能无需依凭,真正获得绝对自由。
B.作者从反面进行批判,首先肯定能够“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征一国者” 四种人,虽然他们有一定的才智和修养,但被功名利禄所束缚,远没有达到“逍遥游”境界。
C.作者否定了能够超然于世人的毁誉、审定物我的区分、辨明荣辱界限的宋荣子。宋荣子 虽然做到了无功无名,对那四种人“犹然笑之”,但是他仍未能做到无己,因而他的修养“犹有未树也”。
D.列子虽然随风飘去,但仍有待于风力,仍受到外物限制,算不得逍遥游。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