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10字。
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1.下列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诗人郭沫若对于力的赞歌,可以看作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发起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B.这首诗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可以“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号角。
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严格遵守格律,节奏感很强。随着感情的推进,句式、节奏也同时发生变化,显出一种内在的韵律美。
D.这首诗堪称郭沫若早期“火山爆发式”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从这首诗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2.下列关于《红烛》一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烛啊”这一句在诗中共出现了九次,每一次出现都使诗歌的主旨进一步深入,感情进一步升华,而且使得全诗层次分明,节奏感强。
B.诗歌开头就写到“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鲜明地表达了诗人以红烛自比,借红烛燃烧自己、奉献光明的形象来表达自己深沉的爱国之情。
C.本诗语言凝练,感情充沛,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红烛,形成直接而强烈的情感交流,更显出感情的炽热和赤诚。
D.本诗开头引用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增添了这首新诗的古典气息,这也是本诗的主旨句。
3.下列对《峨日朵雪峰之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可以看作是登山勇士的自我写照。“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一句中“此刻”和“仅”意蕴丰富,虽历经艰难,可“我”并没有到达最高峰,但也不意味着这就是终点。
B.诗人描写的是他在雪峰之侧目睹的一次高原落日美景,用比喻的手法把落日的张力和动势写得精彩绝伦、如在眼前。在视觉之上,诗人又叠加了听觉描写,滑坡的石砾制造的声响如军旅的喊杀声渐渐远去,这一音响的叠加使诗中所写落日更显壮观。
C.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了众多意象,“峨日朵之雪”“太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组成了一个协调的整体。
D.诗歌的最后,诗人给出一个“特写镜头”,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一同默享快慰!诗人为一只渺小的蜘蛛而不是雄鹰或者雪豹和自己一同享受大自然赐予的快乐与荣耀而遗憾,深感无奈。
4.下列对《致云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篇运用一连串美丽工巧、精心选择的比喻来描绘云雀,各个比喻都鲜明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读者获得感性形象。
B.全诗二十一节,从赞美开始,以赞美告终,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
C.从诗的整个基调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但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
D.诗歌文字洗练,节奏感强,而且文章有种雄浑磅礴、大开大阖而又圆融内敛的气势,充满了活力和锐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
5.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的使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立在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