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100字。

  南召县2023年中招三模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共4分)
  舞蹈《唐宫夜宴》在河南卫视春晚首播后,其精致huī谐的舞蹈编排、雍容大气的高科技特效,乃至圆润讨喜的“唐宫少女”形象,均获得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舞蹈演员用婀娜、秀yì的舞姿将大唐盛世的传统文化形象完美地呈现在舞台上,让观众领略到“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的别样风姿。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ā  bìng      B.ē  bìn      c.ā  bìn      D.ē  bìng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
  huī谐(   )                  秀yì(   )
  2.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8分)
  意象 古诗文名句
  雁 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用“征蓬出汉塞,①          ”表达孤寂抑郁幽微难言之情;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塞下秋来风景异,②            ”展现独特的塞外秋景,传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菊 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用“③          ,④          ”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看到美景时的随意自然,表达了闲适恬淡之情。
  月 苏轼常借月抒怀,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他用“⑤        ,⑥         ,盖竹柏影也”描摹月的澄净皎洁;在《水调歌头》中,他用“⑦            ,○8            ”表达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
  3.名著阅读。(4分)
  在“读名著,品人物”的阅读活动中,同学们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请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并联系现实生活说说对你的启示。
  ①《西游记》中,沙僧的身上没有任何出彩的点吗?
  ②《水浒传》中,李逵的身上只有鲁莽而一无是处吗?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             ,            。            。            ,            。他的《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时运》等作品,都是其艺术化人生的写照。
  ①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
  ②但以超俗的眼光来看,他的一生却是很艺术的
  ③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
  ④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
  ⑤以世俗的眼光来看,陶渊明的一生是很“枯槁”的
  A.④②③①⑤          B.③④①⑤②    C.③④①②⑤         D.④③①⑤②
  5.中国科幻电影的爆火,在国内掀起了“科幻热”。班级开展了“走进中国科幻”专题活动。为此,小丽同学搜集到以下新闻材料,请你参与并帮她完成以下任务。(共7分)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科幻事业发展曾经遇到过一次大的起伏。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科学春天的到来,曾有大量的科幻作品涌现,包括西方作品的输入。当然其中有好的,也有不太好的。这就引起了要不要鼓励和支持科幻创作,以及科幻到底应该是科普性更强还是文学性更强。在时任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先生的主导下,科幻应该姓“科”的观点最终占了上风。
  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科技大发展的阶段,特别是我们很多的科技领域正在从跟踪走向引领,大量新的科技梦想将在未来20~30年内逐渐涌现。这就为中国科幻作品和影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创作温床和超越国外科幻的机会。随着《流浪地球2》和《三体》的热映,让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看到越来越多姓“科”的科幻影视出现。
  (1)新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分)
  (2)请帮小丽同学为以上新闻材料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字)。(3分)
  (3)小丽还为此活动提出了以下活动设计方案,请你帮她补全。(2分)
  科幻月活动方案
  活动一:科幻月个人手抄报展览
  活动二:科幻月班级黑板报比赛
  活动三:                           
  活动四:                           
  ……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
  小村医生
  ①一个春雨潇潇的早上,我们驱车来到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波洲镇柳寨村,拜访退休乡村医生昊玉华。
  ②七十五岁的吴医生,和我们聊起他五十多年来行医的故事。那年他二十出头,大女儿刚刚出生,经常发烧咳嗽。当时村里医疗条件有限,住在邻乡的岳父是医生,他就常常向岳父讨教,也向邻寨的民间医师们请教。看到乡亲们缺医少药,他觉得自己既然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应该做点什么。于是,他又到卫生学校学习了几个月,在大队做了赤脚医生,从此走上了为乡亲行医治病的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