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 约13850字。

  十堰市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一语文
  本试卷共23题,均为必考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是中国作家协会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一项新的重要举措和顶层设计。
  中国作家协会一向把推出好作品作为工作的重心。“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正是为了适应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要求而设计谋划的。这一计划的目标:立足新发展阶段,创新文学发展理念,广泛搭建平台,整合文学创作生产传播转化各环节的中坚力量,依托全国重点文艺出版社,把重点文学期刊从编辑出版、宣传推广、成果转化到对外译介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形成联动机制,为文学精品的产生赋能,推动文学精品的传播、转化,有力彰显新时代文学的价值。
  与中国作协其他推出优秀作品的工程不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不是直接面向作家的,而是与全国重点文艺出版社、文学期刊以及中图公司达成合作,为文学创作、出版、传播搭建平台,形成合力,助推精品力作。客观地说,文学作品质量的提高,不仅仅是作家的事情,也需要社会环境的方方面面和文艺生产各环节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深知,有没有质量意识、能不能切实做到“十年磨一剑”,一方面固然同作家自身的信念和修为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社会文化的环境和条件有关。以编辑出版事业为例,我很怀念著名编辑章仲锷先生。我的长篇小说《笨花》出版不久,就接到章仲锷长达六页的来信。他在信中详述对这部小说的看法和评价,接着他认真地指出了一些错字,并就某一节中的一个词和我作了商榷。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一路走来的一大批中国作家,都得到过如章仲锷这样优秀的编辑老师给予的无私扶持和热诚帮助。当我们回顾新时期文学的成就的时候,恐怕不能否认,老一辈编辑家们精益求精的精神起了重要作用。我们现在是否应该思考一下,我们怎样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逐步完善一套更合理、更有效的机制,使得文艺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坚持质量导向,把出精品放在第一位,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不断更新迭代的媒介环境正在深刻影响我们的文学生产,全方位介入我们的文学生活。在座的各位都长期工作在文学生产的第一线,对于媒介的新变,对于文学的跨领域传播、转化有着更为真切和深刻的认识。中国作协在这样一个时代文化发展背景下,推出“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可谓正逢其时。如何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作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如何借助新媒体时代的传播优势,拓展传播领域,增强传播效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而需要共同深入研究、探讨并在具体实践中接受考验的课题。
  各位朋友,中国文学正与党、人民一道前进,意气风发地踏上新时代新征程,新的时代画卷正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将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与“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情怀,筑就新时代文学不断向上攀登的长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的文学必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焕发更加绚烂的光彩,登上风光无限的新的高峰!
  (摘编自铁凝《在“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启动仪式上的致辞》)
  材料二:
  在2021年召开的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我们鲜明提出“新时代文学”,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作协十大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明确了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目标任务,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响应。“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就是其中具有标志性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作家协会提出的“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是顶层设计,不面向作家个人,与作家无关。
  B.材料一中,作者叙述自己创作《笨花》的例子,强调了编辑出版工作对作品的决定意义。
  C.不断更新迭代的媒介环境正在全方位介入我们的文学生活,文学生产的各方需重视新变化。
  D.提出“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就是为了表达我们在乡土文学叙事中探求艺术新质的决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的产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不仅仅是作家的事,文学生产的其他环节也都非常重要。
  B.文艺生产应当把出精品放在第一位,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这需要完善一套更合理、更有效的机制。
  C.广大文学创作者要把握中国大地的深刻变化,展现时代新人的精神面貌,为人民捧出一批文学精品。
  D.要召唤那些身处山乡的写作力量,所以“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是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的广阔舞台。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学作品质量的提高需要各环节的共同努力”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刘心武给《人民文学》投稿,不久被退稿,但编辑希望他继续投稿,这对当时的刘心武是极大的鼓舞,坚定了他走写作之路的决心。
  B.出版社收到陈忠实《白鹿原》完稿的消息后,立即委派了两位编辑前往西安,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审稿,陈忠实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C.梁晓声的长篇小说《人世间》于2017年11月首次出版,小说《人世间》被改编成剧本,电视剧《人世间》创下了央视的收视纪录。
  D.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完成《光与生命》创作之后,反复修改多达9次,一直到他认为每个字句都完全表达了自己的本意才正式发表。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与“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有同有异,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呼兰河传(节选)
  萧红
  我正想要问祖父,那磨房里是谁家的小孩。这时冯歪嘴子从外边来了。
  戴着他的四耳帽子,他未曾说话先笑一笑的样子,一看就是冯歪嘴子。
  我们家里的火炉太热,把他的脸烤得通红。他说:“老太爷,我摊了点事••••••”
  冯歪嘴子坐在太师椅上扭扭歪歪的,摘下他那皮帽子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