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500字。

  《老子》四章课中
  未命名
  一、课内分析
  1.《老子》第十一章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一段话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有”和“无”的辩证关系。对老子的说法你有怎样的看法,借鉴文段的表达特色,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二、其他
  2.阅读《老子》四章,分析语段中举车子、器皿和屋室为例的作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1)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2)(第十一章)
  3.《老子》第十一章用了三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有之以为利”,实际上是“无之以为用”,其中蕴含着“有”和“无”怎样的关系?
  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5.从《老子》第二十四章可以得出了什么结论。
  故有道者不处。
  (第二十四章)
  6.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通过这句话,老子告诉大家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本章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7.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未;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第六十四章)
  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8.《老子》第六十四章阐释了什么道理?是怎样论证的?
  9.比较《老子》和《劝学》中两文中观点有什么不同?
  《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提到“合抱之木,生于毫未;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有“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者有什么不同?
  10.阅读课文《老子》四章,分析《老子》在论述上的风格特点。
  三、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以下小题。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老子》第六十三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