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17310字。
绝密★考试结束前
杭州“六县九校”联盟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学批评的首要功能当然是“批评”,但“批评”不是“批判”,不只是对作品局限、不足的否定和质疑,也包含着对文学价值的发现与肯定。“批评”两个字的内涵同时包含着肯定和否 定两个层面,无法割裂开来单独强调哪一面,否则就容易形成误导。很多人似乎觉得对这个时代文学的否定比肯定更重要、更难,这其实是一个最大的误会。事实上,否定的前提是肯定,离开了这个前提,为否定而否定,否定就失去了力量。今天的批评家最缺乏的恐怕还是正常的肯定和发现的能力,他们首先应学会的其实是如何理直气壮地肯定一部文学作品,如何第一时间令人信 服地发现一部作品的价值。我认为,一个时代的文学批评最主要的功能,仍然是对这个时代文学价值的正面发现和阐释。批评应行使的使命,是要知道我们这个时代文学的价值在哪里,并把这种价值发现和阐释出来。如果说文学创作要追求真、善、美,那么文学批评就要发掘蕴藏在作品中的真、善、美,并阐释其何以为真、何以为善、何以为美。文学批评应该在作家和读者之间、作品和文学史之间搭起桥梁,以推动文学走进读者和文学的经典化。面对网络化、数字化时代汹涌而来的海量的文学文本,批评家应该有能力告诉读者哪些值得阅读,哪些是具有经典价值并可以进入文学史的。
现在文学界有些人将“剜烂苹果”污名化了,使得“剜烂苹果”成了充满敌意的批评行为。无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还是鲁迅所希望的“刻苦的批评家来做剜烂苹果的工作”,其前提都是对“烂苹果”价值的肯定,正因为“烂苹果”有价值,所以即使有“烂” 的地方也要去“剜”。用鲁迅的话说,就是“实在有三点:一,指出坏的;二,奖励好的;三,倘没有,则较好的也可以”。因此,对批评家来说,“剜烂苹果”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活”,需要有精准的技艺才不会误伤了“苹果”甚至错杀、毁坏了“苹果”。
(摘自吴义勤《文学批评如何才能成为“利器”》)
材料二:
如果批评家的行为很难有效地影响读者的阅读,他的真知灼见对作家的影响作用也就淡化很多。由于无原则的吹捧泛滥,人们对批评家的正常推荐和真实感受也产生了怀疑。似乎只有“酷评”“骂派批评”才能见出真诚。难道批评的第一要义不是欣赏么?鲁迅曾经把批评家的工作比喻为“剜烂苹果”,但他不是强调批评家面对的作品是毫不足取的烂苹果,而是强调,要从别人以为不屑的烂苹果中剜掉坏的,留下好的,“倘没有(好的——引者注),则较好的也可以”。事实上,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批评”不是“批判”,不只是对作品局限、不足的否定和质疑,也包含着对文学价值的发现与肯定,而前者更重要。
B. 文学批评是向读者推荐好的作家作品,而作家作品中好的一面与不足的一面经常是剥离的,这是批评的难点。
C. 研究和评论一部作品,如果能够做到立体的观察,一定有助于提高文学批评与研究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助益文学创作。
D. 由于无原则的吹捧泛滥,批评家的行为很难有效影响读者的阅读,人们对批评家的正常推荐和真实感受也产生了怀疑。
2. 对文中“剜烂苹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剜烂苹果”要有批评的锐气和勇气,拒绝无原则的吹捧,多用“酷评”“骂派批评”。
B. “剜”的前提是对作品价值的肯定,肯定其好的一面,最大限度地保留作品的价值。
C. “剜烂苹果”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因为有时“烂”的部分和好的部分是一体的。
D. “烂苹果”不是形容文学作品毫不足取、一无是处,而是指作品本身有问题或缺陷。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创作家大抵憎恶批评家的七嘴八舌
B. 坏处说坏,好处说好,才于作者有益
C. 批评家的错处,是在乱骂与乱捧
D. 批评如果不对了,就得用批评来抗争
4. 两位作者对文学批评功能的评述侧重点不同,请简要概述。
5. 假如你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批评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述,每条不超过10个字。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前者更重要”错,由“事实上,否定的前提是肯定,离开了这个前提,为否定而否定,否定就失去了力量”“难道批评的第一要义不是欣赏么?”可知,应该是“后者更重要”。
B.“经常是剥离的”错,作家作品中好的一面与不足的一面经常是一体的,无法剥离。
D.强加因果。原文的表述是“如果批评家的行为很难有效地影响读者的阅读,他的真知灼见对作家的影响作用也就淡化很多。由于无原则的吹捧泛滥,人们对批评家的正常推荐和真实感受也产生了怀疑”,可见“无原则的吹捧泛滥”造成的结果是“人们对批评家的正常推荐和真实感受也产生了怀疑”,而“批评家的行为很难有效影响读者的阅读”不是其结果,够不成因果关系。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菊英的出嫁
王鲁彦
菊英离开她整整十年了。这十年中她不知道滴了多少眼泪,瘦了多少斤肉了,为了菊英,为了她的心肝儿。
人家的女儿都在自己的娘身边长大,时时刻刻倚傍着自己的娘,“阿姆阿姆”的喊。只有她的菊英,她的心肝儿,不在她的身边长大,不在她的身边倚傍着喊“阿姆阿姆”。
她能知道她的菊英现在的情形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