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830字。

  基础知识专题
  2023年云南省丽江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
  俯瞰(kàn)神州,有一个地方,它坐拥雪山雨林、花海草甸、溶洞奇观,大自然_________的力量令人惊叹。_________过去还是现在,它的风情总能让未曾涉足的人_________,让游历过的人_________。这,就是大美云南!
  云南是地球生命的摇篮。澄江古生物化石,隐藏着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谜;禄丰恐龙化石标本,让人瞥(piē)见远古动物的活动轨迹;元谋猿人遗址,填补了中国南方早期人类演化历史的空白。
  云南文化底蕴深厚。一套西汉滇王编钟,彰显了古滇王国的恢宏气度;一轴《张胜温画卷》,绘就了边疆与内地文化融合的璀璨历程;一部《滇南本草》,成为了我国中医药研究领域名幅其实的至宝。
  云南人杰地灵。郑和七下西洋,创造了航海史的奇迹;聂耳谱写战歌,奏响了抗日救亡最强音;一代药王曲焕章,锲(qì)而不舍研制良方,倾尽所有支援抗战。云南人根植于心的家国情怀,亘(gèn)古不变。
  云南各民族因地制宜,和谐发展。布朗族栽种出万亩茶园,哈尼族开垦出通往云端的阶梯,纳西族孕育了古老的东巴文字……各民族在改造自然、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创办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彩云之南,三迤大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谱写实干兴滇新篇章。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瞰(kàn) B.瞥(piē)
  C.锲(qì) D.亘(gèn)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彰显 B.名幅其实
  C.因地制宜 D.开垦
  3.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巧夺天工     尽管     心驰神往     耿耿于怀
  B.巧夺天工     无论     刻骨铭心     耿耿于怀
  C.鬼斧神工     尽管     刻骨铭心     念念不忘
  D.鬼斧神工     无论     心驰神往     念念不忘
  4.对文中划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各民族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B.各民族在改造自然、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创办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C.各民族在改造自然、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D.各民族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办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5.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宗教和哲学是其诗歌的核心主题,主要作品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
  B.敬辞和谦辞在古汉语中是很常见的。“垂询”“令堂”“奉告”属于敬辞,“小女”“寒舍”“家君”属于谦辞。
  C.冰雪融化,孕育果实,世外桃源,重峦叠嶂这四个词分别是,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并列短语。
  D.《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2023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问题。
  ( A)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 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líng)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 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蔓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 B)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sù)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 lǜ)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 。阅读上的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