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750字。
榆树市小区域联考2023.6月考八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应用(15分)
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今天,很多人会疑惑,在现代忙碌的生活中,诗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必需品,还是一种奢侈品?我想,如果我们真的愿意相信诗意是生命中的必需品,我们也许就真的可以过得诗意盎然。
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我们谁没有经过春来秋往的涤荡?我们谁没有经历日月交叠的轮转?我们谁不曾登高看水阔山长?我们谁不曾渴望逃离①____(喧嚣 喧哗),寻访静谧的田园?少年飞扬时,我们谁不曾向往长剑狂歌的豪侠倜傥?岁月跌宕时,我们谁不曾在诗酒中流连……中国人是②_____(敏捷 敏感)的、多情的,虽然我们不都是诗人,可总会在人生的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情上涌;总会有那样一个节点,我们品味人生,给心灵充电;总会有那么一个契机,我们想寻找真实的自己。
如果,我们愿意把自己交付给诗歌,也许可以循着美丽诗思,一路寻访到自己的心灵。
(于丹《重温中国最美古诗词》有删改)
(1)请从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中任选两处,工整、美观地抄写到下面田字格中作积累。
(2)请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①涤荡
②倜傥
(3)请根据上下文语境,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① (喧嚣 喧哗)
② (敏捷 敏感)
(4)中国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下面诗句中自然景物所反映出的作者的诗情、诗思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以秋景渲染萧索凄迷的氛围,表达对伊人求而不得的怅惘心情。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是诗人对行将分别的恋人的依恋与不舍。
C.“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借飞鸿表现作者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借万物新旧交替的法则表现其乐观的生活态度。
2.(7分)古诗文默写。
(1) ,白露为霜。(《诗经??蒹葭》)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3)古诗词常常注意色彩的恰当运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用“墨色”和“黑色”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孤苦悲凉的心境。
(4)社会发展离不开人才。《礼记??大道之行也》中“ ”一句明确指出德才兼备是人才选拔的重要标准;《马说》中“ , ”两句,亮出了韩愈的观点,阐释了他对封建社会人才和统治者关系的理解。
二、阅读(45分)
3.(7分)课内文言文阅读。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核舟记》
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答谢中书书》
C.故虽有名马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D.食之不能尽其材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2)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首先介绍大鹏外形,然后写大鹏的活动,最后写大鹏飞上高空后眼中的景象,层次分明。
B.《马说》以“伯乐不常有”开始,中间写食马者的无知及其造成的恶果,最后归结出“天下无马”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