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 约20110字。
高2020级高考模拟测试(五)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每种大宗教的核心都有一种哲学,每种大宗教就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这就是我所说的宗教。若照这种含义来理解,就可以看出人们习惯说的中国“三教”(儒教、道教、佛教),其中,儒家不是宗教。至于道家,它是一个哲学的学派,而道教才是宗教。作为哲学的佛学与作为宗教的佛教,也有区别。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对佛学比对佛教感兴趣得多。中国的丧祭,和尚和道士一齐参加,这是很常见的。中国人即使信奉宗教,也是有哲学意味的。现在许多西方人都知道,与别国人相比,中国人一向是最不关心宗教的。例如,德克•布德教授的《中国文化形成中的主导观念》一文中说:“中国人不以宗教观念和宗教活动为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不是宗教(至少不是正规的、有组织的那一类宗教)……这一切自然标志出中国文化与其他主要文化的大多数有根本的重要的不同,后者是寺院、僧侣起主导作用的。”在一定意义上,这个说法完全正确。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
但是有人会问:若说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不是宗教,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人对于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毫无觉解?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可以叫做“超道德的”价值。爱人,是道德价值;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但是依我看来,这种价值并不限于宗教,除非此处宗教的含义与前面所说的不同。例如,爱上帝,在基督教里是宗教价值,但是在斯宾诺莎哲学①里就不是宗教价值,因为斯宾诺莎所说的上帝实际上是宇宙。严格地讲,基督教的上帝有人格,从而人爱上帝可以与子爱父相比,后者是道德价值。所以,基督教的爱上帝只是准超道德价值,而斯宾诺莎哲学里的爱上帝才是真正的超道德价值。对前面的问题,我要回答说,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中国人并不是这条规律的例外。他们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
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而在于提高精神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第四十八章)这种损益的不同暂且不论,现在引用它,只是要表明,中国哲学传统里有为学、为道的区别。为学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增加积极的知识,为道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提高精神的境界,哲学属于为道的范畴。
哲学的功用,尤其是形上学的功用,不是增加积极的知识,这个看法,当代西方哲学的维也纳学派②也做了发挥,我不同意这个学派所说的:哲学的功用只是弄清观念,形上学的性质只是概念的诗。不仅如此,从他们的辩论中还可以清楚地看出,哲学,尤其是形上学,若是试图给予实际的信息,就会变成废话。宗教倒是给予实际的信息。不过宗教给予的信息,与科学给予的信息,不相调和。所以在西方,宗教与科学向来有冲突。科学前进一步,宗教就后退一步;在科学进展的面前,宗教的权威降低了。维护传统的人们为此事悲伤,为变得不信宗教的人们惋惜,认为他们已经堕落。不过幸好除了宗教还有哲学,为人类提供了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一条比宗教提供的途径更为直接的途径,可以熟悉更高的价值,无需采取祈祷、礼拜之类的迂回的道路。通过哲学而熟悉的更高价值,比通过宗教而获得的更高价值,甚至要纯粹得多,因为后者混杂着想象和迷信。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宗教。这是与中国传统相合的。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他一旦是哲学的,他也就有了正是宗教的洪福。
(摘编自冯友兰《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注】①哲学上,斯宾诺莎是一名一元论者或泛神论者。他认为宇宙间只有一种实体,即作为整体的宇宙本身,而“上帝”和宇宙就是一回事。②逻辑实证主义的一个学派。拒绝形而上学,认为经验是知识唯一可靠来源;认为只有通过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才可最终解决传统哲学问题。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中国的儒教、道教、佛教,不完全从属于宗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哲学的范畴。
B. 斯宾诺莎哲学观点扩充了宇宙的概念,所以爱上帝就是爱宇宙,是超道德价值,这比子爱父范围要更广。
C. 中国哲学的传统认为,哲学的形上学的功用是“为道”,维也纳学派的看法与这种传统认识大相径庭。
D. 在科学进展面前,宗教的权威逐渐降低,不过幸好还有哲学,为人类提供了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陈说观点时用“我所说的”“在一定意义上”等说法,表明文章观点带有主观性和局限性。
B. 文章在第三段引用《老子》中的句子是为了论证在哲学中“为学”比“为道”要更为重要。
C. 文章引用了中西多种哲学流派的观点,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和作用。
D. 文章的最后一段拿哲学与宗教、科学进行对比,目的是为了凸显哲学的独特性与优越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在谈到哲学或宗教时,心中所想的与之相关的观念,有可能是大不相同的。
B. 宗教和科学的发展是此消彼长的过程,所以科学要进步就必须压制宗教的发展。
C. 中国人通过哲学可以体验超道德价值,这与斯宾诺莎哲学的“爱上帝”是一致的。
D.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可以与宗教在其他主要文化中的重要性相提并论。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斯宾诺莎哲学观点扩充了宇宙的概念”错,原文“斯宾诺莎所说的上帝实际上是宇宙”,可知斯宾诺莎哲学观点不是扩充了宇宙的概念,而是扩充了“上帝”的概念。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 “表明文章观点带有主观性和局限性”错。“我所说的”“在一定意义上”等说法应该是避免了绝对性。
B. “引用《老子》中的句子是为了论证在哲学中‘为学’比‘为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幻现实主义这一命名意蕴丰富。科幻现实主义中的“现实主义”,意味着以立体的视角宏观地把握现实。这里的现实不仅是物理、具象、实在层面的现实,也包括虚拟、数据、意识、非人类、精神等维度的现实。科幻现实主义中的“科幻”意味着筑梦、想象、求变意识,用科幻来反映未来,显示了对人的深层关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