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12350字。
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顶:
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新疾病的出现、全球化和犯罪性质的变化,生物威胁逐渐被视为对国际安全的一种挑战,生物安全成为国际议程中的重要课题与研究领域。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共同制定的生物安全定义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权威定义,它认为生物安全是分析和管理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健康以及环境所面临风险的一种战略和综合举措。生物安全包括食物安全、人畜共患病、动植物病虫害、生物技术及基因改造活生物体及其产品(例如转基因生物)的传入和释放以及外来入侵物种的传入和管理等。可见,生物安全作为一个包括农业可持续性、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包括生物多样性)的整体概念,其最终目标是加强国家能力,保护人类健康、农业生产系统以及依赖于该系统的人和产业。
众所周知,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已经触及生物安全的各主要领域,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每个领域都存在困境,这导致生物安全治理的很多历史问题迟迟未能解决。作为一种“边界对象”,生物安全类似一种媒介物,联系着两个或多个不同实践场景,其边界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不确定性边界的属性使生物安全领域存在多种结构性内生困境,其中最为凸显的不确定性边界主要体现在生物科学知识的边界、生物安全治理的边界等方面。
生物科学知识的不确定性边界表现为双重用途困境。双重用途困境是生物安全领域一个重要的结构性困境,且长期存在,难以消除。一方面,生物科学知识是民用生物技术发展的基础,在病毒研究、流行病防控、疫苗开发等领域造福于民;另一方面,在无监管的情况下,生物科学知识也能用于生物武器制造、生物恐怖主义技术、违反生物伦理的技术等领域。科学知识层面的边界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极大地增加了国际社会面临的生物安全风险。
2002年,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研究人员将邮购的脱氧核糖核酸链条拼接在一起,制造出一种能使老鼠瘫痪和死亡的新病毒。研究人员说,制造这种病毒是为了发出警告:恐怖分子可以在不获取自然病毒的情况下制造生物武器。在某些情况下,出于善意的科学研究成果既可以用于正当目的,也可以用于有害目的,这就产生了被广泛称为“双重用途困境”的局面。
生物安全治理的不确定性边界表现为全球生物安全协调治理与国家主权的困境。由于贸易和生物威胁的扩散性,生物安全治理的边界不仅仅局限于一国的内部,更重要的是需要各国之间的协调治理,这就形成了生物安全治理边界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全球范围内规范生物安全并协调各国自主的生物安全政策与更自由的国际贸易事项之间产生了一种潜在的紧张关系和结构性困境。
世贸组织2009年通过《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简称SPS协议)对成员国贸易协定内的动植物保护做出补充规定。协议第5条建议,应使用相关国际机构制定的风险评估技术来确定与贸易相关的生物安全风险,并制定保护措施以减轻贸易带来的生物安全风险。与此同时,该协议还要求,尽量减少因生物安全理由对贸易施加不必要的、武断的、科学上不合理的或变相的限制。但现实中,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和生产、发展利益,特别是农业部门的生产和发展利益,通常会严格限制进口高生物风险或倾销性的农产品和食品。所以,贸易自由化与生物安全风险带来的贸易保护又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主要障碍之一。
当下,全球生物安全形势总体上处于从相对温和向相对严峻转变的过渡期。在全球生物安全治理领域,不断凸显的各种生物安全危机正在挑战国际社会的协调机制。与此同时,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内生的困境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社会的政治分裂和紧张局势。
(摘编自贺刚、吴文成《不确定性边界:全球生物安全治理的内生困境》)
材料二
第三十八条 从事高风险、中风险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应当由在我国境内依法成立的法人组织进行,并依法取得批准或者进行备案。从事高风险、中风险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应当进行风险评估。
第三十九条 国家对涉及生物安全的重要设备和特殊生物因子实行追溯管理。购买或者引进列入管控清单的重要设备和特殊生物因子,应当进行登记,确保可追溯,并
1.下列对材料一中二、三两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WHO和FAO共同制定的生物安全定义目前使用较为广泛,这一权威定义认为生物安全是一种战略和综合举措。
B.生物安全是一个整体概念,它的最终目标是保护人类健康,这决定了生物安全应涵盖食物安全等众多领域。
C.生物安全治理方面还有许多历史问题悬而未决,这是因为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存在不少困境。
D.“边界”一词在文中指生物安全联系着的不同实践场景之间的界线,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是边界的两个属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物科学知识的使用既可以造福于民,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增加了国际社会的生物安全风险。
B.SPS协议在减轻生物安全风险,减少对贸易施加限制上有建议和要求,但从实际来看,还有一定的障碍。
C.在我国,列入管控清单的重要设备和特殊生物因子,只能由在我国境内依法成立的法人组织购买或持有。
D.两则材料都关注生物安全,各有侧重,材料一聚焦于生物安全治理的内生困境,材料二为相关法律条文。
3.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双重用途困境”的一项是(3分)
A.1995年3月,日本奥姆真理教组织人员在东京地铁投放沙林毒气,最终造成13人死亡及5510余人受伤。
B.美国在重要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等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其转基因一代产品在世界上占据了很大份额。
C.飞机草原产于美洲,现已入侵至非洲、亚洲等地,因生长繁殖快速,对当地农林牧等产业造成了极大破坏。
D.目前微生物学的发展和生物制剂气溶胶技术的进步,使那些发展生物制剂的国家更容易将其“武器化”。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4分)
5.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谈谈中国应如何做好生物安全治理工作。(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沉淀的艺术和我的沉淀
铁凝
先前,每当我听到或看到林风眠这个名字,就想起一种闭眼迎风而立的小鸟。这个莫名其妙的联想悠远而顽固。自那时起,我面前便常有几张林风眠画册的散页:一种发黄的卡纸,16开大小。纸上有瓶中的花、水中的天、天中的水,也有淡淡着色的仕女。后来我才懂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