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 约14330字。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学生保存,以备评讲)。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华历史上,产生于农耕文化的宗族,是以血缘的亲疏关系聚集起来的地缘与血缘共同 体,构成了乡村社会结构的重要基础。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时期,乡村共同体的内聚性、稳定性
  和连续性是中国社会凝聚与稳固的坚实基座,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重要根基。
  在农业生产中,土地、生产方式、人口规模、组织形式四要素构成反应链,成为农耕文明
  的重要基底。土地的状况决定了适宜种植的作物种类和基本的耕作方式。生产方式是粗放还是精细、是否兴修水利等,对亩产量有着决定性影响,进而决定人口规模。一定规模的人口以何
  种方式组织生产,不仅影响着具体的生产方式,还奠定了社会结构的基础。在耕种大面积土地
  以及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时,需要大量劳动力,为了协调生产,对人群的组织形式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以血缘纽带将人群组织在一起,无疑是最为自然的方式。于是宗族便理所当然地成为
  农耕时代基层的社会组织,承担着生产与管理的基本社会职责。土地是农业生产最为关键的要素,掌握了土地管理权,实际上也就具备了对生产与生活的支配权。因此,宗族在实质上就成
  为农耕文化的关键性因素。
  宗族的人伦秩序与道德规范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就宗族内部成员而言,宗族建
  立了具有相同血缘的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使其不至离散,具有一定的内聚力。宗族的内聚功能,在族约、家训、祠规等家族文献中,以尊祖、孝亲、敬长、睦族等观念体现出来。祭祖仪
  式加强了共同的祖先认同与血缘认同,强化了内部团结和内部整合。编修族谱为家族成员提供了由文字铭刻的共同祖先记忆。作为宗族集体财产的族田主要分为祭田、义田和义学田三种类
  型,祭田收入主要用于祭祀祖先,置义田“以赡宗族之孤寡贫困者”,义学田则为义学提供经费。就宗族与外部人群而言,宗族为乡里社会提供地方防卫、兴修水利等公共设施,并积极处
  理乡里冲突,建立宗族与乡里之间的秩序。
  宗族的生计模式建立起人与土地之间的亲密关联。费孝通认为,乡土中国是从土里长出的
  文化。农民视土地如生命。土地是居住之地和安家之基,人与土地之间具有一种亲密而深厚的家园情感。不论是平原还是山地,宗族因地制宜与土地之间建立适宜的生计方式,宗族的内聚
  确保了密集农业劳作得以顺利开展,土地、人口、生计模式之间建立起动态的平衡关系。
  高二语文第1页(共10页)
  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转型,其关键就是宗族解体,分解为以亲子关系为主体的核心家庭,
  费孝通所揭示的“差序格局”中家国天下的扩展之途被斩断。当我们希望重振传统伦理时,却发现核心家庭之上缺乏足够的人伦层次,无法承载传统伦理之厚重。传统伦理在现代社会失去
  了承载者,也就无法真正回到现代社会。即以孝道而言,在失去了宗族互助之后,一对夫妻既要朝九晚五地投身于繁忙的工作,还要抚养子女、赡养四位老人,实在力不从心。因此,可探
  索“拟宗族”的方式,以社区代宗族。目前城市中的商品房社区、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正可对应于明清宗族的同居共财。社区中的全体业主、村里的全体村民,事实上可以此为基础结成
  利益共同体,我们可称之为“拟宗族”。将这一利益共同体建成基层互助组织,同时汲取传统宗族丰富的伦理层次,建立人与人之间友好互动的关系,编织人与社区之间有机互联的网络,
  建设新时代的基层社会共同体。
  (摘编自周丹丹《农耕文化与共同体建设》)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宗族产生于农耕文化,是依靠血缘亲疏关系聚集起来的共同体,也是中华文明绵延不
  绝的重要根基。
  B.在农业生产的四个要素中,生产方式一方面受到组织形式的影响,另一方面又直接决
  定了人口规模。
  C.在组织劳动力从事大规模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宗族获得了生产支配权,进而掌握了管
  理土地的权力。
  D.宗族能起到和睦内部、协调宗族与乡里社会之间关系的作用,有助于乡村形成守望相
  助的命运共同体。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二段主要使用道理论证的方法,从土地、生产方式、人口规模、组织形式四个
  方面分别论证了宗族产生的原因。
  B.文章列举祭田、义田和义学田的具体用途,是为了论证宗族对内部成员而言,具有以
  血缘为基础的人际纽带功能。
  C.文章两次引用费孝通的说法,分别论证了宗族生计模式对人地关系的影响、近代以来
  中国社会中宗族解体的原因。
  D.文章谈及一对夫妻抚养子女、赡养老人所面临的困境,意在论证以亲子关系为主体的
  核心家庭是宗族解体的产物。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土地是农业生产反应链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它在宗族的作用下能与人口、生计模式建
  立动态的平衡关系。
  B.血缘关系是宗族具有内聚力的根本原因,订立族约、编修族谱、为乡里提供防卫是增
  强内聚力的有效措施。
  C.传统伦理之所以无法真正回到现代社会,是因为现代社会宗族已经解体,核心家庭之
  上的人伦层次不足。
  D.订立居民公约、建立互助机制等措施,有助于在当前城市的商品房社区中建立“拟宗
  族”式的利益共同体。
  4. 请梳理材料的论证思路。(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如果要将今日的社区发展成为“拟宗族”的基层互助组织,我们可以从“宗族”这种形式
  中借鉴哪些做法来增强社区成员间的认同呢?(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七个野人与最后一个迎春节
  沈从文
  迎春节,凡属于北溪村的男子,全为家酿烧酒醉倒了。
  据说在某城,痛饮是已成为有干禁例的事了,因为那里有官,有了官,凡是近于荒唐的事
  是全不许可了。迎春节的痛饮禁止,倒是小事中的小事,算不得怎样可惜,一切都得不同了!将来的北溪,也许有设官的一天吧?
  “醉了的,你们睡吧,还有那不曾醉倒的,你们把葫芦中的酒向肚中灌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