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590字。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22—2023学年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
  本试卷分为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时我的祖母虽然不健康,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xǐng)了。
  B.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jī)绊,容不得闭塞。
  C.但是在大连,连翘(qiào)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D.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è)。
  2.下列句子划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
  B.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
  C.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
  D.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就已开始担惊受怕。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动荡的雾霭,仿佛融雪的春潮,袅袅升入天空,像是香炉里飘出来的烟氤。
  B.当妈妈即将登机离开我们时,我和父亲的心里顿时怅惘起来。
  C.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真有震耳欲聋的作用。
  D.小明同学在田径运动会中,顽强拼搏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从而才能完成自己,升华自己,直到最后锤炼自己,成长自己。
  B.为了增强复习效果,老师采取了一系列诸如难易结合、化整为零、知识归类、注重训练的措施。
  C.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
  D.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
  B. 面对这个问题,他很快陷入了沉思,因为他真的不知道有关部门会不会及时处理,会不会还像以前那样互相推诿?
  C. 《春蕾杯》是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主办,由首都师范大学《作文导报》承办的一个面向全国中小及各职高、中专学生的作文赛事。
  D.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6.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的一种说明性文体,用于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虽是说明性文体,却讲究文采。韩愈的《马说》通篇用的就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不遇明主。
  B.《登勃朗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他的代表作有《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C.《诗经》中的《关雎》《蒹葭》都运用了“兴”的手法,借景抒情,托物寓意;都大量使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反复吟唱。
  D.《大自然的语言》作者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社戏》节选,完成7—10题。
  (1)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2)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3)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4)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着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7. 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第一段第3句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生硬笨拙。
  B.上文有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C.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那声音”指的是第二段中的“歌吹”。
  D.作者在第四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二段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表现了作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8. 对上文大意概括恰当的是哪一项?(    )
  A.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情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