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00字。
21 蝉
教学目标
1.了解蝉的特点,把握蝉的习性。
2.学习本文的写法,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3.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的写法,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2.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蝉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种昆虫。同学们对它有多少了解呢?千百年来,蝉入诗入画,寓意深远。它不食人间烟火、饮露而生,性情高洁;它出土蜕变、羽化重生,精神永存。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看看他研究的“蝉”是怎样的吧。
二、教学开展
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
字词积累。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暴晒”“喧嚣”“无动于衷”等重点字词。
作者简介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法布尔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昆虫的故事》(又名《昆虫记》,被誉为“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昆虫的史诗”)一书。
文体知识
文艺性说明文
概念 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又叫科学小品文。
写法 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多采用文艺笔调。
主要特点 科学性 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
文学性 善于记叙和描写,善于穿插趣闻,善于运用修辞。
2.目标任务二:把握蝉的习性。
法布尔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蝉的习性和特点的?这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蝉的窠与其他掘地昆虫的窠有什么不同?作者是怎么知道这种不同的?
作者是通过仔细观察蝉遗弃下的储藏室,分析蝉和其他掘地昆虫的工作方法得知的。
阅读全文,试着梳理蝉成长的生命历程。
成虫产卵→蝉卵孵化→(即刻)幼虫走出壳外→(不久)幼虫落到地上→(立刻)到地下寻找藏身之处→(几分钟后)幼虫钻进地里→(四年后)幼虫从地穴爬出→(徘徊一阵)寻找适当地点蜕皮→(大概三个半小时后)变成成虫离枝飞去→成虫交配、产卵→(五星期后)死亡
阅读全文,我们获取了哪些关于蝉的生活习性的知识?试简要概括。
3.目标任务三:品味语言的文学性。
比读,发现“有趣”。
同学们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段落,说说你更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蝉的简介:蝉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目,蝉科的一类生物。蝉的一生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进入夏天,早年产下的受精卵会孵化成幼虫,它们会钻入土壤中,以植物根茎的汁液为食。幼虫成熟后,爬到地面,脱去外骨骼,羽化为我们常见的长有双翼的成虫。虽然成年的蝉仅能存活几个月,但是幼虫阶段能够在土壤中存活好多年,例如6年寿命的蝉,其幼虫阶段就占了一生中的5年。 ——摘自网络
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摘自法布尔《蝉》
更喜欢第二段。第一个语段使用了较多的专业术语,语言科学、严谨,但读起来较为枯燥;第二个语段在说明中兼用文学笔法,语言生动形象,更能吸引人。
细读,梳理“有趣”。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结合课文旁批和阅读提示,说说文中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