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28840字。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紧跟农业农村改革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部署,主动奔向第一线,写出富有时代特征、文化底蕴而深受农民欢迎的精品力作,助力我国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展。
我们已有乡土文学创作的传统,有鲁迅以来千百位作家艺术家蹚出的农村题材创作路子,新时代的作家要有无怨无悔地走向农村、亲近农民的热情、勇气和恒心,到农村去,到农民中间去,表现乡间的生态文明、淳美乡风,表现新时代的新农村和新的农民形象,反映农民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生活情状和愿望,为他们代言,为他们塑像,为他们生产美好的精神食粮。正如歌唱家宗庸卓玛所说:“如果把物质比作乡村振兴的‘蛋白质’,那么文艺就是乡村振兴的‘维生素’。”以人民为中心的当代文学创作,不能不继续面向广大农村和农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我们提倡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用自己的笔杆和歌喉讴歌现实农村的新发展、新变化,也就必然涉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利用,涉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写人就要写人背后的文化。写农村就要写农民和他们的文化。作家描写农村日常生活和农民的喜怒哀乐,更离不开古今的乡村文化。如果说赵树理、孙犁、柳青在写合作化运动时,都或浓或淡地写出了传统文化在当时农村的发展状况,那么今天的作家在描写故乡农村和民族地区生活时,也要展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变奏。唯有如此,才能写出作品的新颖度和思想文化的深度,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外地作家艺术家以“进入者”的身份深入某个农村而入乡随俗的过程,就是接受和认识乡村传统文化的过程,就是打牢自己创作的文化根基的过程。徐剑、李玉梅描写独龙族整族脱贫的报告文学《怒放》,关仁山描写老区阜平脱贫决战的报告文学《太行沃土》,温燕霞以赣南山区为背景创作的小说《琵琶围》,还有很多农村题材的网络小说、影视剧作品,都从不同角度呈现了文化传统和地域风情的魅力,同时折射出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摘编自袁学骏《文学创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材料二:
当下中国文学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这个结构性的变化与中国社会结构性的变化是同构的。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改变了我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城市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书写。但是,百年中国文学成就最大的还是乡土文学。这与中国乡土社会的性质有关,与我们被前现代文明浸染的时间太久有关,我们身上流淌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要广大文艺工作者紧跟农业农村改革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部署,写出富有时代特征、文化底蕴而深受农民欢迎的精品力作,就能助力我国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展。
B. 新时代作家的文学创作要为农民生产珍贵的精神食粮,这与宗庸卓玛的看法相一致,都认为文艺应当成为当下乡村振兴的不二主题。
C. 近年来,“底层写作”逐渐式微,是因为乡村变革的主题创作的兴起,这类创作得到了各级作协的积极扶持,产生了一大批作品。
D. 乡土文学是百年中国文学中成就最大的瑰宝,中国乡土社会的性质和被前现代文明浸染的时间长短都是它的形成原因。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个时代的作家在描写故乡和地区生活时,要追求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温燕霞的《琵琶围》和关仁山的《太行沃土》是合适的例证。
B. 新时代农村题材的小说和影视等作品必然要从不同角度出发呈现文化传统和地域风情的魅力,才能折射出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C. 在胡学文看来,对于乡村而言,“困”比“贫”更为可怕,更难以解决。
D. 反映乡土中国“新山乡巨变”的小说,既符合毛泽东提出的“行动的文学”,又契合习近平所强调的“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心观点的一项是( )
A. 文学是事实与灵魂相契合的再现。【(法国)巴尔扎克】
B. 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中国)郭沫若】
C. 文学会影响人民的发展,且在历史运动中起作用。【(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
D. 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唐)杜荀鹤】
4.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地乡村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少当代作家也深入新乡村,用文学的方式记录新时代乡村的变化。请结合材料,分析以乡村振兴、时代巨变为关注焦点的新时代乡土文学应该如何接力老一辈作家宝贵的乡土文学创作经验?
5. 鲁迅先生是中国乡土小说的发轫者与实践者,试结合材料一,概括鲁迅小说《祝福》的“乡土特征”。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原文“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紧跟农业农村改革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部署,主动奔向第一线,写出富有时代特征、文化底蕴而深受农民欢迎的精品力作,助力我国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展。”并没有“只要……就……”的绝对关系。
B.“这与宗庸卓玛的看法相一致,都认为文艺应当成为当下乡村振兴的不二主题”错。原文宗庸卓玛的话“如果把物质比作乡村振兴的'蛋白质’,那么文艺就是乡村振兴的'维生素’”是指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物质和文艺两方都需要,而选项理解为“文艺成为当下乡村振兴的不二主题”,忽略物质方面,因此是错误的。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节选)
巴金
淑英和淑华在觉民的房里读英文,陈先生在旁边听她们自己诵读。淑英在诵读的时候忽然听见她父亲克明的鞋底声,克明从窗下走过往外面去了,她心里陡然一惊,略略停了一下,又继续读下去。但是克明的脚步声又渐渐地近了,显然他走到中途又转身回来。她一面读书一面听那鞋底声,声音愈来愈近,克明的脚似乎踏上了石阶,她吃惊地抬头看门外。
他就站在门口,板起脸向淑英吩咐道:“二女,你跟我去,我有话说。”淑英害怕地答应了一声,立刻拿起书跟着克明走出房去。克明引着淑英往他的书房走去,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