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9题, 约7280字。

  山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材料一:杂剧的名称,唐时已经有了。李德裕在其所撰《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
  追赠》中述及南诏攻入成都时驱掠人口之事,并说:成都华阴两县,被驱掠八十人, 其中有杂剧丈夫两人。这是杂剧名称见于记载之始。南诏进攻成都,在唐文宗太和三年,其时已是唐代晚期。文中所说“ 杂剧丈夫两人” ,应是在成都演奏的伎工, 则杂剧之兴当在其时之前。其盛行一时,则当在宋代。
  北宋开封习于浅斟低唱。柳永《鹤冲天》词中有云“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
  一时风气实是如此,杂剧也就不能不受影响。宋室南渡,临安成为都城,继续发展 杂剧。南宋周密所撰《武林旧事》皆记临安城事,其末篇《官本杂剧段数》多至
  280 种,可见一代盛况。临安北距建康不远,南朝陈时的旧音流传久远,临安其时
  也不能不受到波及。因此临安的杂剧虽仍保持当年开封正声,恐也难以避免受到陈时旧音的影响,因而会使杂剧的音调更为繁富而多变化。这一点前人似未多所道及。
  金人南迁后,原来的中都开封为元代的大都所代替。流行于中都的杂剧转而流
  行于大都。由于金、元的倡导,杂剧到元代更有显著发展,达到高峰。杂剧名家辈 出,不断汇集于大都,极一时之盛。钟嗣成《录鬼簿》中有详备的记载。
  大都和中都皆在北方,因此杂剧由开封传来,难免带有北方的音调。据说当时
  用的是七声音阶,无入声,声调遒劲朴实,以弦乐器伴奏。这样虽合乎北方人的口
  味,却为南人所不习用,因而就出现了南曲。南曲用韵以南方语音为标准,可能就是以临安为中心的语音。据说当时音乐上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婉转,以箫笛伴奏,
  合于南人口味。这样柔缓婉转的声调,自然和北方的遒劲朴实的声调不能互相融合。 但无论北曲或南曲,都未逸出杂剧的范畴。
  元明之际有了传奇。传奇也属于杂剧,但它虽出于杂剧,却和杂剧有不同之处。
  杂剧皆为四折,出场人物虽不一,主唱却只有一个人。传奇则不限折数,也不限于
  一人唱。早期传奇的作家就已不少,高明就是其中一位。高明于元时已有文名,明
  太祖很许其书,他的《琵琶记》应该会在都城南京演出。朱棣迁都北京之后,传奇 仍在旧都继续传播演出,似未稍止。汤显祖的“ 临川四梦” ,名震海内,南京也应该不会无人演出。传奇以南曲为主,也参用了一些北曲,因而也在当时的都城演出, 成为北京城中的重要剧种。
  语文试题 第1页(共8 页)
  明清之际改朝换代,而传奇并未因此而产生差异。传奇的盛行时期大致是明嘉
  靖年间到清乾隆年间。清康熙时,洪昇撰《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齐名, 当时有“ 南洪北孔” 之称。《长生殿》曾在北京演出,据说轰动一时,这样的演出 固然是由于洪昇的文名震世,但也显示出都城中人对传奇的爱好。
  (摘编自史念海 《古代音乐戏曲杂耍与古都文化》)
  材料二:传播创新是中国文化发展史的常态,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又一个文化发
  展高峰,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创新。这既是传统文化内在价值和意义被
  重新发现、重新认识的过程,也是传播渠道、形式、方法不断创新的结果。每当文
  化创新被广大民众广泛接受之时,就是文化繁荣兴盛之日,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充分拓展之际。每个文化发展高潮的来临,常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为理念 引导,凭借传播形式、方法和渠道的创新而彰显。
  以元杂剧创作为例,它既传承了儒、释、道的历史精髓,又融入多元文化,最
  终形成了集念、唱、做、打以及故事、舞蹈、美术、服装于一体的全新的文艺样式。 当时大都(今北京)聚集着最优秀的编剧、表演艺术家、演出经营者以及懂得欣赏艺术的广大市民观众,创作、演出、戏曲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给这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带来空前声誉,将这个历史上的军事重镇兼贸易之城提 升为全国文化中心。
  (摘编自傅秋爽《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传承》)
  1.下列有关杂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杂剧的发展状况在李德裕《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周密《武林旧事》和钟嗣成《录鬼簿》中皆有所记载。
  B.南曲产生于临安,用韵以南方语音为标准,据说当时音乐上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婉转,合于南人口味。
  C.杂剧是一种集文学、音乐、歌舞、杂技等艺术为一体,既有历史传承,又融入了多元文化的综合性戏曲形式。
  D.元杂剧是传统文化传播创新的一个典型例子,列举这一例子论证的是文化传播
  创新是中国文化发展史的常态。
  2. 下列对材料一论述方面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北宋时开封的杂剧有浅斟低唱的风气,文中引用柳永《鹤冲天》的词句对此进行了说明。
  B.文中对杂剧的整体介绍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层次清楚,使读者对杂剧的发展脉络非常明晰。
  C.文中由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名震海内一事,非常武断地推断出它也应该在南京演出过。
  D.本文的结论是:统治者的倡导、民众的喜好及南北的文化交流等都对杂剧的发展有影响。
  3. 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概括元杂剧繁荣兴盛的原因。(6分)
  语文试题 第2页(共8 页)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和
  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屋做着仓廒,上有官司封记。四下里都是马草堆, 中间两座草厅。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老军收拾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