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 约13590字。

  武昌区2022-2023学年度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语 文
  考试时间:2023年6月28日
  本试题卷共10页,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 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随着脱贫攻坚的如期实现以及乡村振兴的全面展开,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在物质生活上,农村开始向城市看齐。如今的城乡差距,很大程度体现在文化艺术建设上。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文化艺术的作用,让乡村从富起来到美起来、雅起来,增强乡村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满足乡村群众高品质的生活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
  把乡村变为艺术空间,将田野化为画布舞台。审美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题中之义。以美学理念为指导,以艺术设计为手段,将美学融入乡村空间设计是提升乡村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人的气质模样各不相同,村庄也是。艺术介入乡村空间设计,一定要尊重不同村庄的历史文化、自然条件、村民需求,选择最合适的艺术语言,坚持“一村一品、一品一韵”,力求让每个村庄、每幢建筑都成为一道艺术风景。
  激活沉睡的乡村文化资源,将其变成乡村发展的资产。艺术乡建的作用,不仅在于给  乡村“美容”,还在于激活沉睡的乡村文化资源,将其变成乡村发展的资产。在这方面,非遗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诞生于农耕文明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也是乡村特色文化最直接的体现。数据显示,我国73%以上的非遗项目保存在传统乡村,比如版画、剪纸、泥塑等。由于跟现代生活和现代审美脱节,不少非遗面临传承危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艺术家、设计师的到来,为非遗产品带来更具现代美感的造型,赋予其贴近现代人生活需求的功能,让不少非遗不但“活”了起来,也“火”了起来。借助非遗资源,很多乡村的内生动力被激发出来,找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调动村民参与艺术乡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村民是乡村的主体。艺术乡建的  落脚点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最终目的是增强村民的文化自觉,提升村民的文化自信,打造一支生机勃发的乡土人才生力军,激发乡村发展的内在活力。为此,必须调动村民们参与 艺术乡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艺术乡建重在乡村资源挖掘与价值转化。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艺术家对乡村问题的关切,既不能偏离艺术家的创造力,也不能割裂乡村的生产生活,更不能消解村民的主体地位。
  (摘编自刘琪《唤醒沉睡的乡村之美》)
  材料二:
  新时代的艺术介入乡村建设在实践形态、机制创新、生成效应等方面,已经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趋势,因此不应当仍以统一的标准来予以衡量,而是需要在乡村建设现场展开情境化、多角度、立体式的考察。在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现实情境中,“村民主体”不仅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今城乡之间的物质差距缩小,但在文化艺术建设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 
  B.不同村庄的艺术介入设计,需要依据不同村庄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艺术语言。 
  C.衡量艺术乡建没有客观的标准,需要展开情境化、多角度、立体式的考察。
  D.在艺术乡建过程中,各权力主体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从而构建一个“主体间性”的 权力架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及艺术乡建中的村民主体,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
  B.文化艺术在乡村振兴中的目的在于让乡村美起来、雅起来,缩小城乡差距。
  C.艺术乡建可以以非遗为切入点,将其变成乡村发展的资产,以激活沉睡的乡村文化资 源。
  D. 在多维视角及话语的掣肘、博弈、磨合下,一旦主体性的边界被突破,主体间性权力架构就生成了。
  3.下列选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干旱少雨,设计师团队在那里的农村开挖池塘来进行艺术乡建。
  B.大东坝镇山头村的米酒有着悠久的历史,设计师团队整合原有的家庭工作坊,建立新的米酒工坊。
  C.浙江天台的灵溪村依托非遗资源,打造出集“逛千年古村,练奚家长拳”为一体的特色乡村度假体验地。
  D.在葛家村,艺术家对养花、酿酒、劈竹、砌石等技艺进行重新设计,并结合村民各自的需求和条件对他们进行技艺培训。
  4. 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乡村建设便持续展开。艺术乡建是以艺术的方式直面乡村发展态势和回应乡村社会问题的产物,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如今的“艺术乡建”有何特点。(6 分)
  5.在乡村建设的“主体间性”权力架构之中,最受关注的是艺术家与村民之间的关系。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二者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 (4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红骆驼
  王松
  汽车在戈壁滩上的高速公路上飞驰。
  戈壁滩已不是当年的戈壁滩了。顾芳坐在车上,看着窗外的景色,有些不敢相信,这就是几十年前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一眼望去,已经看不出是戈壁,大地被茂密的树木和各种植物覆盖着,一片生机盎然。顾芳还记得,当年和潘大兴来这里时,下了绿皮火车,来  迎接的卡车也是这样在戈壁滩上走着。她做梦也想不到,在这个世界上竟然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