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13010字。
许昌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纵观人类历史上的艺术创造,材料和工具的创造发明总是推动着新艺术种类的出现,中国剪纸艺术的出现也不例外。在剪纸艺术出现以前,利用各种材质和工具进行镂空、剪刻的艺术形式屡见不鲜,从原始先民利用石头创造的刻痕岩画,到战国时期利用铜、银皮革等材料创造的皮革镂花、银箔镂空刻花以镂空技术为艺术造型手段,就已经奠定了剪纸艺术的技术与形式规范。中国汉代冶铁术和造纸术的成熟,为剪纸艺术的诞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民众生活的精神需求滋生了民俗艺术发展的空间。我们可从散记在各种历史文献中的资料了解到剪纸艺术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存在状况和发展历程。
南朝《荆楚岁时记》中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于头鬓;亦造华胜以相遗。”这里记载的人日节最初为楚地风俗。“人日”二字最早见于云梦睡虎地《日书》,是上古的一种择日占卜活动。“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是指“人日”这天用剪刀和刻刀在彩色丝绸或薄金属片上剪制和镂刻成人形,贴于门户、屏、帐上,或佩戴于头发,并相互馈赠。剪制和刻制成人形的叫“人胜”,剪制成花鸟形的叫“华胜”,还有相交的双菱形叫“方胜”。戴胜为人日节的重要标志,故人日节又称”人胜节”。湖南长沙五里牌东汉墓曾出土过一枚金胜,是较早的“华胜”文物。
20世纪60年代在新疆出土的文物中,还有一件唐代的人胜剪纸,7个女子人形排列成行,此胜用于围饰头发。剪纸中的人物形象体格健硕丰肥,明显带有唐代世俗生活中的美女特征。现存甘肃敦煌莫高窟北区与藏经洞的唐朝和五代部分剪纸也反映出剪纸艺术应用于宗教活动的具体情况。如唐代水墨画镂空剪纸《菩萨立像》,绘制与镂空剪刻相结台,可能是绘制洞内壁画、雕刻石像和泥像的第一设计稿。
宋时手工业的繁荣,也促使民间剪纸适应都市需求,跻身小商品市场。周密《武林旧事》载,当时杭州的“小经纪”就有170多种,其中如“剪字”“剪花样”都属剪纸门类。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载:当时京城“汴梁向旧天都街,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随所欲而成。又中瓦有余敬之者,每剪诸家书者皆专门。其后,忽有少年能于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更精于二人,于是独擅一时之誉”。此文中记载了当时剪纸专业艺人各有所长,有擅剪“诸色花样者”,还有能剪“诸家书者”。说明宋代市井生活中对名家书法的欣赏需要影响到剪纸的专业水平,独擅一时之誉。
明代剪纸还被用来装饰扇面。1965年。在江苏出土的一把剪纸折扇,制作年代为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前后)。折扇用竹骨十八根,扇面用棉盘纸夹裱了一幅“梅鹊报春图”剪纸。对光观看,梅花枝分左右,中间站立一只喜鹊,扇面周围有锦框般的花边。在构图上明暗搭配,疏密有致,中心空出,整体协调,不愧为当时剪纸艺术的佳作。
(摘编自张彦《剪纸艺术发展史》)
材料二:
在中国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显著特征:很少有表现消极悲观的情绪和气氛的作品,我们见到的都是民间艺术家对自已的乡土生活予以积极的认识和大胆的肯定,即从乐观的方面去认识和肯定自己的生活。人们总是将美好的理想和心愿寄托在剪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和工具的创造发明推动着中国剪纸艺术的出现,冶铁术和造纸术的成熟也为剪纸艺术的诞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B.“人日”是一种择日占卜活动,人们也可以在“人日”这天把剪制和镂刻成的人形贴于门户上,这些都记载于《日书》中。
C.宋朝,民间剪纸因繁荣的手工业发展得以跻身小商品市场,有些剪纸手艺人甚至可以剪出名家书法家的书法作品。
D.民间艺术家在剪纸中寄托美好的理想和心愿,大胆肯定自己的乡土生活,表现积极的生存意识和顽强的生命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来叙写剪纸艺术的发展史,写出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剪纸艺术的存在状况和发展历程。
B.材料二通过举例和类比的论证方法来论证作者的观点,既增强了论述的力量和说服力,又让文章内容富于启发性。
C.材料二第三段用民间剪纸艺人的话,论证了剪纸艺术具有随意性和抒情性的情趣美。
D.材料二第四段中,民间剪纸艺人在选择剪纸物象的时候,物象形象本身的重要性不亚于物象含义的重要性。
3.下列诗句中的“剪纸”或“剪彩”,不具有社会功能的一项是(3分)
A.“剪彩赠相亲,银钗缀凤真。”(李远《剪彩》)
B.“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李商隐《人日即事》)
C.“疏河似剪纸,决壅同裂帛”(白居易《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D.“数家祈福来浇奠,剪纸糊灯作上元”(方回《野庙》)
4.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剪纸艺术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4分)
5.剪纸艺术具有怎样的审美情感,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陈奂生上城①
高晓声
“漏斗户②主”陈奂生,今日悠悠上城来。
他到城里去干啥?他到城里去做买卖。他去卖什么?卖油绳③。自家的面粉,自家的油,自己动手做成的。有五根一袋的,有十根一袋的,又好看,又干净。一共六斤,卖完了,稳赚三元钱。赚了钱打算干什么?打算买一顶簇新的、呱呱叫的帽子。年纪到了,也怕脑后风了,上两趟寒流来,就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