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28810字。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2023年 6月26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 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
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 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文化”作为一个动词,是“文而化之”的意思。就“化”而言,“文化”不能静止、
凝固地看,而宜将其放到生活中、实践中,注意到“文而化之”的人类化过程--文化就是人类历史本身。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的价值,就在于它将“文”通过“化”的方式赋予到了人的生命中,赋予到一切物品、一切思维、一切生活中,自然地,也赋予了我们的人民和国家。据《辞源》的解释,“文化”是“文治”加“教化”的意思,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过程中的“文而化之”的内容和方式。《易经》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这里,人是目的,“文”是内容、实质,而“化”则是方法、 途径,是“文”的特点,是大化风流、天成化育的境界,有造境,有化境,化境是“文” 的本色要求和最高境界。
“文而化之”的结果,是文化一词的另一种用法,也是我们今天常用来解释“文化”
概念的主要含义,即将文化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这个意义上的“文化”,就成为一种时代生活的标志和象征。而这个时候,文化的价值似乎就有了厚重的分量。所谓“人文”,说的正是这过程,即文化了,也就是人化了,这是文化价值的实现过程。我们应是“实践”和“目的”的文化统一论者,而且只有在人类文化的实践层面上,文化的价值维度才可以有效彰显。
因此,要说文化的价值,“人文”价值当首列上位。把人“文而化之”则成就“人文”。所谓“人文”,一是说人是由“文”才得以成立的,二是说人的一生都要“以文化之”。在中国,这个用以教化立人的“文”,首先是指“礼”,人生而有礼,具有了仁爱良心,才成“人文”,而这是要用一生来“文而化之”,加以养性修身成就的。
文化的价值还可以从“文物”上来看取,即从“文而化物”的角度来衡量。在这里, “文物”一词指“礼乐典章制度”,也即“物化”了的“文”。“文而化之”的立人,最为基本的是要在“物”的基础上立人,使“文”之风“化”取万物,而人作为一种“物”,一种由物质肉体奠基的“物”,则首先要以“文”化之,成为“人文”。于是在当代处理好“文与物”或“人与物”的关系成为每个人最为核心的价值选择。面对现代化社会转型后“物质社会”的兴起,面对汹涌而来的越来越丰富的物质产品,文化并不能超然物外,文化最恰当的价值,就是一切物质的恰当表达。物质提供功用,而文化为物质活动提供价值。
(摘编自张未民《文化的价值》)
材料二:
增强文化自信,首先必须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自信,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解决我国文
化从哪里来以及到哪里去的问题。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自信就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再认识和再发展,既能够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又能够根据实践对文
1.下列对材料一所说的“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化是文治与教化的意思,是“文而化之”的内容与方式。
B.文化是人类历史本身,“文”是内容、实质,“化”是方法、途径。
C.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创造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D.文化就是人化,即文化价值的实现过程,是时代生活的标志和象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要继承,也要创新,两者不可偏废。在这方面,列宁的有
关思想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态度。
B.在建设现代化的新路程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任务是战胜挑战,
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发展。
C.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传统的家国天下的思想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D.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需要文明的交流和互鉴,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所蕴含的公平、正义、民主等人类共同价值。
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二中阐述的让中国文化产生当代价值的观点的一项是(3 分)( )
A.文化自信首先需要文化自觉自知。知道自己有什么家底,家里有什么宝贝,宝贝
的价值与意义是什么,对这些有清晰的认知和了解。
B.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注重使中华民族的文化
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相协调。
C.中国在西汉以及东汉时代就发明了造纸术,之后在纸上展示智慧,就有了剪纸。
剪纸是我国最具有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
D.在北京举办的服贸会,为加强中外文明交流、开展人文合作搭建平台,成为推动
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写照。
4.请简要说明材料一的行文思路。(4 分)
5.对于“文化的价值”这一问题,作者是怎样看的?请简要概括。(4 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和相应观点的关系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观点,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理清文章的层次关系,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
(二)现代文阅读 1(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爱尔克的灯光①
巴金②
傍晚,我靠着逐渐暗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这条街、这个
建筑物开始在我的眼前隐藏起来,像在躲避一个久别的旧友。但是它们改变了的面貌于我还是十分亲切。我认识它们,就像认识我自己。还是那样宽的街,宽的房屋。巍峨的门墙代替了太平缸和石狮子,那一对常常做我们坐骑的背脊光滑的雄狮也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