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 约10250字。
湖南省新邵县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5题。
材料一:大数据技术与传统文献学的现代转型
在大数据时代,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转型。随着电子化、数字化尤其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人文研究,更具方法论和本体论的信息科学的岀现已是不争的事实。近年出现的''电子文献学”“数字文献学”“数字目录学”“人文计算”“数字人文”等概念,其内涵无不体现了大数据技术与传统文献学血脉相承而又功能各异的特征。大数据时代的文献学将拓展到古籍字符识别与编码、数字文本处理、图文设计与制作、元数据标准、数据挖掘、文献数据库设计、古籍信息系统与智慧平台开发等领域。传统文献学的目录、版本、校勘、典藏等知识门类都将得到升级迭代,可以说是继秦汉以来最大一次文献、文本、知识的管理变革。大数据“重新定义何为我们所认为的遗产,并要求我们找到新的方法和工具来概念 化和管理这些日益增长的物质”,它极大拓展了人类的经验范畴和知识能力,是对以内省式研究为主的传统研究范式的超越。
传统文献学是一门建立在文献获取、分类、整理与研究基础上的学术门类,历史上的字书、韵书、类书、丛书,哈佛燕京学社编摹的各种“引得”以及中法汉学研究所编慕的各种“通检”,乃至作家的研究资料汇编等,都是传统文献学时代的“数字化”,可以看成小样本时代的大数据技术,而大数据技术则是大样本时代的文献学。文献学和大数据技术都有方法论与知识本体特征,大数据时代的文献、文本与知识以数据形式存在,而数据不仅最终仍然要转换为文献、文本和知识,毋宁说,数据也是文献,是现代文献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新型文献。从知识的发现、组织、管理及应用来看,二者目的和功能一致,实质相通,都反映了人们对知识挖掘、组织、管理与再造能力的追求。
大数据技术是一场知识革命与思维革新,促进了传统文献学的转型与拓展。通过改变知识的切分、标引、聚类与呈现方式,大数据技术可以让原本庞大的文献及其间蕴含的知识变得更加浩瀚无穷,同时也为学者提供更多差异化、整体性、趋势性研究的可能。 资料、检索和认知边界的同时拓展,正在使传统文献学实现“轮廓重绘”。
大数据将以往被分裂和隔绝的事物重新连接,改变了我们对文献、文本、知识的认识路和把握尺度。麦克卢汉说:“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文本与文本之间关联,文本与声音、图像、视频等关联,结构化宏文本与超文本让文本的界面大开,同也让世界文本化、数据化而被把握和理解。在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之间出现了一种新的“数据世界”,带给人们完全不同的体验与认知。在抄印本和电子化时代日渐被穷尽的文献,因为数据化而重新变得不可穷尽。今日之大数据只是明日的小数据,大数据技术掌握的知识只是未来知识系统中的一小部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工具方法、知识形态和思维观念的革新,而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乃至更具广泛意义的人工智能技术方兴未艾,推动着研究范式和认知方式不断升级。大数据时代的新型文献学,或者说,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型文献学,必将在更大尺度、更小粒度和更多维度中绽放知识之花。
(节选自刘石 李飞跃《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二期)
材料二:史睿谈数字人文与现代文献学研究
数字人文的研究,实际上是超越具体学科之上的思考,关注并思考人文学科现代转化过程中“索引”的作用与意义。当此媒介技术迭代时期,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应该如何继承人类社会记录与管理经验、知识、智慧的方案,如何结合新旧媒体优势实现全部人类知识的安全、平滑地媒体转移,人工智能在可预见的将来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人类超越自身智力、体力和生命的局限,完成更伟大的学术工作,以及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怎样避免知识的霸权,维护人文共和体的延续。
这让我想到《引得》丛书,是洪业先生与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在中国开办的引得编纂处耗时二十年编制的六十四种古籍索引,对于中国现代学术的建立意义重大。这关系到一个知识管理的关键词,就是学术检索。古代学者靠大量的背诵把知识储存在自己脑子里, 但当知识数量过大,超过人的记忆能力时就很难处理与重组。这时就要依靠学术共同体的工作,将之有机规划组合。只有做了索引或者做了数据库以后,才能够超越个体的有限生命和记忆承受能力,实现对更多文献的掌握与处理。
(节选自澎湃新闻,2020年8月9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传统文献学的变革,可以说是继秦汉以来最大一次文献、文本、知识的管理变革。
B.历史上的字书、韵书、类书、丛书可以说是传统文献学时代的“数字化”,但不能看作是一种数据技术。
C.大数据革命促进了传统文献学转型和拓展,让文献中的知识更广博,使传统文献学实现了“轮廓重绘”。
D.数据化可以使抄印本和电子化时代的文献变得不可穷尽,因而大数据技术掌握的知识是未来指示系统中的重要部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数据时代,给文献学带来了新的内涵,可以说融合大数据的新型文献学将是现代文献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B.传统文献大多需要物质载体,亦含有数据技术,例如作家的年谱长编可以看成小样本时代的大数据技术。
C.在数字人文的研究中,我们既要关注到媒介时代带来的超越意义,亦要避免其带来的知识霸权等问题。
D.只要做了索引或者做了数据库以后,就能够超越个体的有限生命和记忆承受能力,实现对更多文献的掌握与处理。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大数据时代的新型文献学的一项是( )(3分)
A.百度文库 B.新浪网 C.万方数据库 D.知网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大数据时代的新型文献学的思考。(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 遥
几天之后,在少平即将离开省城的时刻,金秀和兰香相跟着来旅店找他,想陪他出去到街上转转。但少平推诿着不想去。最少在眼下,他不愿带着脸上的疤痕,和任何女性相跟着逛大街,他无法忍受陌生人用异样的目光看他和身边两个漂亮的妹妹。说实话,对脸上的那道疤痕,尽管他显得不在乎,但内心却为此而万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