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 约15560字。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画山水”与“山水画”确实不是一个概念。
  “山水画”与“花鸟画”“人物画”并列为国画三大门类虽然山水情结、山水文化早已有之,但是作为文艺形态的山水诗画,是魏晋时代的产物。魏晋时期,王朝频繁更迭,诸国兴灭无常,社会动荡不安,文人消极遁世,盛行玄学之风,谈道论空,哲思活跃,促进了文艺理论的发展,绘画上出现了中国第一篇专论,宗炳的《画山水序》,画山水由临摹自然转向超越自然,于是山水审美进入人们的视野,出现了山水画的萌芽。可以说,中国山水画发轫于魏晋。自魏晋以后,“画山水”由自发临摹走向“自觉”创造,形成了“山水画”。如果说“画山水”,求的是画得“像”,追求“形似”,画出的是“真山实水”;那么“山水画”,求的就是画出“意”,追求“神似”,画出的是“情山意水”。“山水画”风格多样,各有千秋,或荒寒苍古,或浑莽萧疏,或清新飘逸,或空灵幽远。为表达不同意境,点、线、墨的勾皴擦染上也各不相同。
  有些评论家说,秦汉之前画真山实水是中国“山水画”的童年阶段,自从“山水画”确立之后,中国“山水画”才真正成熟。其实这个说法也欠妥当。在艺术上而言,秦汉之前的“真山实水”未必就比魏晋以后的“情山意水”要低级。我们看一看西方绘画史就更容易明白这一点。西方的油画或水彩画中虽然没有“山水画”这一画种,但是西方有风景画、静物画,其中也有山有水,他们对世界风景(包括山水)的描绘讲究真实,所以“写实”成为西画区别于中国“写意”画的一个显著特点。为了真实反映,准确观察,他们采用科学的固定“焦点透视”法,这又是一个区别于中国游动“散点透视”法的特点。为了表现真实,他们讲究光影和色彩的明暗显隐,这也是区别于中国线条勾勒诗意表现的又一特点。可见,用画笔描写真实世界也是一门自成一体的艺术。
  我国的山水画的发展,为什么没有沿着秦汉之前“画山水”的道路发展下去,而是变成后来的山水画呢?这需要从中国人的山水文化、山水情结、山水精神说起。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不无关系。西方文化学者有“地理环境决定论”,此说未免绝对,但不无道理。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名山大川分布广泛,山水或雄伟壮阔或秀丽蜿蜒。“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荦荦大端,就有泰山、华山等五岳文化,洞庭湖、太湖等湖海文化,长江、黄河等江河文化。古往今来,在浩如烟海的山水诗文、山水绘画、山水音乐中,充分体现中国人深厚的山水情结。精神是文化的内核。山水文化孕育了山水精神,最突出的是中国人敬畏山水、顺应自然的精神和比德于山水的君子精神。这两种精神是我国儒道文化的重要内容。我国自然哲学的创立者老子,从山川河岳中悟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在“逍遥游”中对山水的体悟,深刻影响了后世山水画的审美。魏晋南北朝之后,游山玩水成为文人士大夫的新风尚,自然山水逐渐成为人们独立的审美对象。士人、官宦、僧侣等常常在名山大川之间吟唱作画,参禅悟道,山水画派应运而生。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着丰富的山水文化、山水情结和山水精神,追求形似的“画山水”,最终演化成追求神似的“山水画”。当我们思考“山水画”与“画山水”之辩时,自然要回顾先贤大哲无比深厚的山水文化,不禁为中华民族拥有如此灿烂的山水文化而感到自豪。
  (摘编自刘化宇《“山水画”与“画山水”》)
  材料二:
  2022年央视春晚的创意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在传统与现代、诗画与歌舞、自然与人文的多重空间中独辟蹊径,创造了令人惊艳的审美体验。《忆江南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水画”是国画 一种重要艺术形态,其出现的时间要晚于“山水情结、山水文化”和“画山水”。
  B. “山水画”发轫于魏晋,这与魏晋时期王朝频繁更迭、社会动荡不安、文人消极遁世等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C. 山水画蕴含着中国古典人文精神,影响着中国人敬畏山水、顺应自然的精神和比德于山水的君子精神的形成。
  D. 材料一既从时间角度进行了纵向比较,也从空间角度进行了横向比较,丰富了内容,增强了论证力度。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方绘画采用“焦点透视法”,注重光影和色彩的明暗显隐,这有利于真实地描绘事物。
  B.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名山大川分布广泛,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着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成。
  C. 春晚节目《忆江南》对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通过融合多种艺术形式实现的。
  D. 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的题跋中标注了真实具体的地名,这种转变使得山水开始有了精神皈依的意味。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说明“山水画”特点的一项是(   )
  A. 马远的《水图》细致描绘了各种不同动态的水波:平静、迂回、汹涌、激荡、奔撞等,无一不惟妙惟肖。
  B. 夏圭的《雪堂客话图》描绘雪景,笔法苍劲浑厚,山石多用小斧劈破,取得方硬奇峭、水墨苍润的艺术效果。
  C. 《答赠菊作山水图》作品构景繁复而集中,但因其布置有序,因而层次井然,显现出温厚而博大的气象之美。
  D. 《渔父图》前景两棵树,下方有一路亭,对岸丘陵起伏,湖水荡漾。用笔不多但是表现了深邃宁静的大自然。
  4. 请简要概述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明华想要写一篇鉴赏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文章,请你结合两则材料,帮助明华列出鉴赏要点。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C.“山水画……影响着中国人敬畏山水、顺应自然的精神和比德于山水的君子精神的形成”错误。主客颠倒,根据材料内容,应当是山水精神影响山水画的形成。
  故选C。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关汉卿(节选)
  田汉
  [关汉卿的书斋。壁上悬有琴、剑。
  [关汉卿对着残烛,时而哦吟,时而构思,时而伏案狂草。
  关忠披衣服进来。
  关汉卿:我真的不饿,你帮帮忙,别扰我,睡去吧。
  关忠:好,不扰你,写完了就早点儿睡吧。明天一早,刘大娘她俩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