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470字。

  天津市红桥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8分。1~4题,6题,每题2分; 5题,7~11题,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轰轰烈烈(liè)   羸弱(yíng)  忏悔(huǐ)    悔人不倦    
  B. 怏怏不乐(yàng)  陡峭(qiào)  修葺(róng)   语无伦次
  C. 姗姗来迟(shān)  譬如(pì)    瞬息(shùn)   耀武扬威
  D. 悲天悯人(mǐn)   迸溅(bìng)  枯槐(huái)   颠沛流离  
  2. 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茶余饭后,一本好书,能成就一段美好的时光。无论是永和九年王羲之偕亲朋在兰亭饮酒赋诗“曲水流觞”的      ,还是欧阳修在《生查子??元夕》营造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      ,抑或是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的      ,都能给人一份快乐,一种感动。
  A. 风雅    浪漫    洒脱           B.风情    浪漫    摆脱
  C. 风雅    曼妙    摆脱           D.风情    曼妙    洒脱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②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演示了太空“冰雪”、水油分离、太空抛物等实验,③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④通过太空授课活动,使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获取了更多科学知识,激发他们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懂得欣赏一棵树吗□苦难的人□”老者缓缓地说□“对于周遭的环境,树是全面接受的:它接纳阳光,也包容风雨□它等待白天,也守候黑夜。正是这种全面的接受,才使它更茁壮、伟岸呀!”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5.下面对《登飞来峰》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登飞来峰  陆游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
  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
  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阅读《红外线测温仪》的节选文字,完成第6~8题。
  红外线测温仪
  ①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红外线测温仪大显身手。使用它,在不接触人体的情况下,在1秒钟内就能鉴别对方是否发烧。
  ②要说清其原理,先要从红外线说起。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耳,用灵敏温度计研究各种色光的热作用,他把温度计移到光谱中红光外侧区域时,惊奇地发现温度升得更高。这说明有看不见的射线照射到温度计上。这种射线后来被称为红外线。
  ③大家知道,传热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对于前两种,大家不难理解,可辐射就让人想不通了:热能不用接触就能传导,它可以不借助介质而传播?原来是发热体向外辐射红外线,热辐射指的就是红外线辐射。太阳既可以辐射可见光,又可以辐射紫外线和红外线,其中红外线部分占了太阳总辐射量的一半左右。自然界的任何物体,只要处在绝对零度(-273.15℃)以上,都会源源不断地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它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强,波长也越短。人们设法测量物体辐射的红外线的强度和波长,也就测量出了物体的温度。
  ④红外线技术已进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电视机、空调等家用电器,都使用了各种遥控器,其中绝大多数是红外线遥控器。比如操作电视遥控器时,发射出不同波长的红外线光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