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 约19520字。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韵”是一个界定于宋代的文化美学概念,意在统括提挈两宋历史的本质,并区别于古代其他时代如唐代。宋韵美学之产生,基于如下历史、经济、文化与艺术条件。
强烈的近世感。“近世”概念来自日本京都学派代表人物内藤湖南描述中国古代唐宋社会差异的经典分析。他说:“这种贵族政治在唐末五代的过渡时期衰落下去了,代之而起的是君主独裁政治。贵族衰落的结果,就是君主的位置与人民接近起来,高官显爵无法再依靠家族特权来获得,完全是基于天子的权力才得以任命了。”在宋代,不仅君主直接面对百姓,官僚的选拔也因科举制大行而具有机会均等的特点。宋代的君主和官员相比以前的贵族体系更靠近最底层的民众。因此整个国家组织与社会结构体现出更多的公平性,并推动和引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及其伴生的各种文化创造力。开明君主、重商经济、货币流通、市民生活、超大城市等,无不昭示中国社会向“近世”的伟大转型。
非唐的大国韵度。如果说唐代诗人的大量边塞诗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大国气度和多民族文化交融,那么,宋代艺术就不免刻意调低了此一音高,而以相对纯粹的中国品格凸显出来,它以具有婉约风格的宋词和具有经典色彩的天青色宋瓷为代表。又如果说唐人以气胜,那么宋人以韵胜。气更偏于自然,韵则偏于人化。不妨说,宋代文化终于脱胎换骨,形成了中华文明传统的新内核,它具有某些内敛又优美的品格,这些品格具有极度向内搜求的特点。似乎近世感的获得是不需要历史连续性的,这就使得向历史回溯失去了必要性和动力。质言之,唐宋之际发生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在基础性的意义上,我们说它的大国韵度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唐”的。
去历史化叙事。我们在观赏某些宋代艺术时偶尔会反思到,那些艺术品之生产与展示,是单独而纯粹的,不需要将它们置入无论哪种历史叙述之中,就像是佛教和道教教会我们的,对之仅仅展开禅观或洞见,即直观。例如,面对官窑瓷器钦定之最经典的天青色,它与天的本色无限接近,却是非欲望、非情感甚至非伦理的,具有自然主义的权威感。在此,一种连续的艺术史作为诠释语境似乎显得多余,不必联想到唐代,更不必攀缘到早期的周易和汉魏思潮。我们可以设想,作为历史或时代内容的抒情和叙事开始受到某种程度的怀疑和刻意忽略,一个新的符号系统被建立起来。这一点,即便是宋儒的“格物致知”也不免如此。
极简主义盛行。宋代器物在两宋之际发生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历史上主要由青铜器所承载的包括礼制到生活的盛器功能,转移到了瓷器之上。青铜器那种厚重的历史感和凝重的神秘气息,被消解了。瓷器变而以简洁的形态和单色调为主。一种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审美风尚,在瓷器这样的实用器物上开风气之先,或许出乎人们意料。艺术上的极简主义在宋瓷上业已完成,对此学界已经达成共识。极简主义也体现于宋代的家具设计和制作,并向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门类渗透。因此,说极简主义在宋代蔚为时尚是不过分的。值得重点关注的是,极简主义何以成型?有专家注意到理学的影响,可能是因为“格物致知”。不过笔者以为更重要的可能是极简不允许情感泛滥,而理学恰恰压制情感,似乎在方向上与极简走到了一起。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禅趣真正大盛行也是在宋代,或许禅宗和理学在直观上形成了合流,助推了极简主义。
(摘编自张节末《论“宋韵”的美学向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的国家组织与社会结构体现出更多的公平性,所以君主和官员更靠近最底层的民众。
B.唐宋之际发生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在基础性的意义上,我们说它的大国韵度是“非唐”的。
C.在宋代,连续的艺术史作为诠释语境似乎显得多余,不必攀缘到汉魏思潮,更不必联想到唐代。
D.极简主义是一种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审美风尚,在宋代瓷器这样的实用器物上开风气之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一分式结构,论证了“宋韵”美学产生的历史、经济、文化与艺术条件。
B.文章在阐述观点时使用“或许”“似乎”“可能”等词语,体现了论证语言的严谨性。
C.文章引用日本京都学派代表人物内藤湖南的话,阐述了中国古代唐宋社会的差异。
D.文章列举瓷器中的天青色,是为了论证天青色接近天的本色,具有自然主义权威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某些宋代艺术品的生产与展示,是单独而纯粹的,不需要将它们置入任何历史叙述中。
B.宋代强烈的近世感体现在开明君主、重商经济、货币流通、市民生活、超大城市等方面。
C.两宋之际,青铜器的历史感和神秘气息被消解了,瓷器已完全承载了青铜器的功能。
D.极简主义之所以在宋代成型,或许是禅宗和理学在直观上形成了合流,助推了极简主义。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第一,科技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从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科技对文化的支撑作用已经成为新一轮文化产业发展的引擎,前景广阔。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