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 约9940字。

  江西省吉安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末联考高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什么叫作美呢?在一般人看,美是物所固有的。有些人物生来就美,有些人物生来就丑。比如称赞一个美人,你说她像一朵鲜花,像一颗明星,像一只轻燕,你决不说她像一个布袋,像一条犀牛或是像一只癞蛤蟆。这就分明承认鲜花、明星和轻燕一类事物原来是美的,布袋、犀牛和癞蛤蟆一类事物原来是丑的。说美人是美的,也犹如说她是高是矮是肥是瘦一样,她的高矮肥瘦是她的星宿定的,是她从娘胎带来的,她的美也是如此,和你看者无关。这种见解并不限于一般人,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也是如此想。所以他们费许多心力去实验最美的颜色是红色还是蓝色,最美的形体是曲线还是直线,最美的音调是G调还是F调。
  但是这种普遍的见解显然有很大的难点,如果美本来是物的属性,则凡是长眼睛的人们应该都可以看到,应该都承认它美,好比一个人的高矮,有尺可量,是高大家就要都说高,是矮大家就要都说矮。但是美的估定就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假如你说一个人美,我说她不美,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说服我呢?有些人欢喜辛稼轩而讨厌温飞卿,有些人欢喜温飞卿而讨厌辛稼轩,这究竟谁是谁非呢?同是一个对象,有人说美,有人说丑,从此可知美本在物之说有些不妥了。
  因此,有一派哲学家说美是心的产品。美如何是心的产品,他们的说法却不一致。康德以为美感判断是主观的而却有普遍性,因为人心的构造彼此相同。黑格尔以为美是在个别事物上见出“概念”或理想。比如你觉得峨眉山美,由于它表现“庄严”“厚重”的概念。你觉得《孔雀东南飞》美,由于它表现“爱”与“孝”两种理想的冲突。托尔斯泰以为美的事物都含有宗教和道德的教训。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说法。说法既不一致,就只有都是错误的可能而没有都是不错的可能,好比一个数学题生出许多不同的答数一样。大约哲学家们都犯过信理智的毛病,艺术的欣赏大半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在觉得一件事物美时,我们纯凭直觉,并不是在下判断,如康德所说的,也不是在从个别事物中见出普遍原理,如黑格尔、托尔斯泰一般人所说的;因为这些都是科学的或实用的活动,而美感并不是科学的或实用的活动。还不仅此,美虽不完全在物却亦非与物无关,你看到峨眉山才觉得庄严、厚重,看到一个小土墩却不能觉得庄严、厚重。从此可知物须先有使人觉得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造出美来。
  依我们看,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形象属物而却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从“我”的方面说,古松的形象并非天生自在的,同是一棵古松,千万人所见到的形象就有千万不同,所以每个形象都是每个人凭着人情创造出来的,每个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就是每个人所创造的艺术品,它有艺术品通常所具的个性,它能表现各个人的性分和情趣。从“物”的方面说,创造都要有创造者和所创造物,所创造物并非从无中生有,也要有若干材料,这材料也要有创造成美的可能性。松所生的意象和柳所生的意象不同,和癞蛤蟆所生的意象更不同。所以松的形象这一个艺术品的成功,一半是“我”的贡献,一半是松的贡献。
  材料二:
  人与自然的交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从自然中索取物质,维持生命,同时又从它身上感悟美感,培养审美能力。大自然靠什么给人以美感呢?它蕴含有许多美的要素,如:对称、和谐、奇巧、虚实、变化、新鲜等。这些要素我们在人类的精神产品中,如小说、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哲学家和科学家费尽心力进行实验,寻找最美的颜色、形体、音调,其依据正是美本在物这一认识。
  B.朱光潜用有人喜欢温飞卿讨厌辛稼轩,有人却讨厌温飞卿喜欢辛稼轩这一现象,形象地指出了美本在物之说存在的问题。
  C.梁衡认为美在自然,自然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美,艺术创造需要师法自然。这种认识符合美本在物的美学观点。
  D.朱光潜文侧重阐述的是美产生的机理——心物结合,梁衡文侧重阐述的是美感获取的途径——观察与创造。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光潜认为康德的主观判断、黑格尔和托尔斯泰从事物中得出普遍原理的美学观点不合适,依据的是艺术欣赏都是情感的而非理智的。
  B.在朱光潜看来,如果一个事物能给人美感体验,说明它已经不是单纯的客观事物了,而是已经融入了主观的个性化认知。
  C.梁衡认为小说、戏剧、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对称、和谐、奇巧、虚实、变化、新鲜等美的要素是师法自然得到的。
  D.朱光潜认为,美之中有人情也有物理,二者缺一不可;在梁衡看来,引发人的美感需由美形及美情及美理,三者相互依存。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朱光潜“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观点的一项是(   )
  A.能称为“美”的就不“自然”,称为“自然”的就还没有成为“美”。
  B.盾从防御看是美的,矛则从进攻的敏捷和力量看是美的。
  C.美是理念的内容通过具体可感的活生生的形象得以显现。
  D.物之所以美,是由于自我感情的移入。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请分别用两则材料中的主要观点,对下面诗句中“白菊”美感的形成进行阐释。
  柔艳的尖瓣攒蕊的白菊,如同美人的拳着的手爪,拳心里攫着一撮儿金粟。(闻一多《忆菊》)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失去了朝夕相处的好朋友,何新成哭了,哭得十分悲切。每天晚间,当爸爸妈妈关起卧宝的门休息时,只有小花猫跟他在一起。有时半夜里听见外面发出奇怪的声音,或是听到有人在楼下大声吵架,何新成会感到孤单,害怕。每当这个时候,小花猫就会跳到床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