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 约12940字。

  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试题卷共10页,有四道大题,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的指定位置。
  3.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下面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城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扎实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胸怀“国之大者”,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加强,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全面完成,蓝天白云重新展现,浓烟重霾有效抑制,黑臭水体大幅减少,土壤污染风险得到管控,能源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节约资源全面加强,国土绿化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同时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又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坚持系统观念,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而生态环境领域的“公地悲剧”问题、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问题、参与过程的“搭便车”问题、管理职能的分散化和碎片化问题等都需要通过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来解决。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更好地解决生态系统性与治理碎片化之间的矛盾,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由短期到长远的根本性突破。
  坚持内外联动,携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同世界的关系也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而生态文明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最大公约数。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的全球性统筹、多主体参与、跨区城协调,在实践中以建设美丽中国推动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一方面努力在全球绿色低碳竞争中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主动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为发展中国家绿色转型提供中国经验、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节选自龚维斌的《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材料二: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的需要,是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B.生态文明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最大公约数,是因为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
  C.我党长期一直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始终围绕让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目标进行。
  D.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态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具有长期性,必须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正处在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不少压力虽然有根本缓解,但生态文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B.我国在全球绿色低碳竞争中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并主动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可以为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C.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命运密切相关,对于打破西方社会绿色发展的话语垄断权和意识形态霸权,具有重要意义。
  D.生态环境问题本质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让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将会产生“1+1>2”的整体效应。
  3.下列选项,不属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是(3分)
  A.三北防护林以乔、灌、草植物相结合,林带、林网.片林相结合,多种林、多种树合理配置,农、林、牧协调发展的防护林体系。
  B.桤木河生态湿地公园以“最美田园湿地”为特色和主题,因地制宜地规划了水系、水网、水域,计划打造成最具川西平原地域文化特质的乡村水生态走廊。
  C.山西省兴县坚持生态林和经济林并重,针叶树和阔叶树兼顾,精心做好后续管护,促进.城乡造绿增绿扩绿,确保种一棵、活一棵,造一片、绿一片。
  D.福建省漳浦天福医院承包经营的漳浦县盘陀镇官陂村集体土地,利用山陇低洼地修建水泥护栏、绿化景观设施、跨水面的拱形石桥和步道,蓄水形成景观湖。
  4.材料一与材料三都在谈生态文明建设,但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明显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下面选段云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做法体现材料中的哪些观点。(4分)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云阳目前已建成延绵670余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高达75%、居库区第一,全面推行林长制。在筑牢绿色生态底线的同时实现带农增收,推行“工程造林+村护林队+村民公益岗"模式,实现群众增收2200余万元。
  以创建市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基地”工作为抓手。重点抓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卫生环境,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绿色发展之路,强化自然生态保护和修复,强化山清水秀的绿色开发利用。云阳还扎实推进“三水共治”,深入推进河长制,率先开展河流保护等级评价,对108条河流实行动态定级管理,划分优秀、好、较好、一般、差5个评价等级,及时运用云图像、大数据技术监督,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重点在“建、治、管、改”上下功夫,治理好、保护好、利用好库区最大消落区,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二)现代文阅读I1(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山水》后记
  冯至
  1942年的秋天,从过去写的散文中抽出10篇性质相近的,集在一起,按照年月的先后编成一个集子,在封面上题了“山水”两个字,随后又信手写了一篇跋语:
  十几年来,走过许多地方,自己留下的纪念却是疏疏落落的几篇散文。或无心,或有意,在一些地方停留下来,停留的时间不管是长到几年或是短到几点钟,可是我一离开它们,它们便一粒种子似的种在我的身内了:有的仿佛发了芽,有的则长久地沉埋着,静默无形,使人觉得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