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830字。
《古诗词诵读》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对《拟行路难(其四)》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拟行路难(其四)》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的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B.作者运用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
C.诗人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
D.“吞声踯躅不敢言。”到了嘴边的呼喊,却突然“吞声”强忍,“踯躅”克制住了。因为诗人即使大声呼吁,也于事无补。
2.下列语句中加点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正确的一项是
①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②李杜已远,惟有几箱新乐府;湖山之边,尚有三座旧祠堂。
③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占男儿一放翁。
A.杜甫 李商隐 苏轼 B.李白 白居易 陆游
C.杜甫 白居易 陆游 D.李白 李商隐 苏轼
3.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鲍照,字明远,唐代著名诗人。鲍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词采华丽,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
B.《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制造新词,流行一时。
C.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首,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从而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D.《拟行路难(其四)》起首两句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客至①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容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②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①这首诗作于诗人入蜀之初,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诗人安居草堂后不久,崔明府来访,于是作了这首诗。②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