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980字。
2022—2023学年下期期末八年级阶段练习题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练习题共6页,四个大题,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练习题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练习题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3分)
1.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共13分)
“少年”,从来就是一个(xuàn) A 丽夺目的形象。思想家梁启超高声赞颂: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领袖毛泽东也曾赞叹: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这些诗词,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少年。
诵读八年级下册课文,我们看见了这样的“少年”:满怀着“蒹葭苍苍, ①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的美好追求,拥有着 “ ② ,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旷达胸襟; 展现着大鹏南徙时“ ③ , ④ ”(《北冥有鱼》)的凌云之姿; 弘扬着寒梅罹难后“ ⑤ , ⑥ ”(《卜算子??咏梅》)的坚贞精神;最可贵的是,“少年”能长存“ ⑦ , ⑧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为天下寒士谋温饱的博大胸怀。总之,世界的精彩,会随着这一声声“少年”,前脚跟着后脚,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到来。
今天,少年的我们,正在茁 C 壮成长,请不要冷漠,不要怅 (wǎng) B ;要埋头苦学,也要瞭 D 望远方。
(1)依据文段中A、B处的拼音写出汉字并为C、D处加点字注音。 (4分)
(2)请在横线①~⑧处填写恰当的诗文。 (8分)
(3)文中画线句: “前脚跟着后脚,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到来。”读来拖沓,且与全篇的典雅风格不符,你会用成语“ ”替换。 (1分)
2.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颂,是各地的民歌。
B.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常用“桑梓” “桃李” “婵娟”分别代指家乡、老师、月亮。
C.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垂髫”, 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D. “说”,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如韩愈的《马说》。
3.下列句子语序合理的一项是(2分)
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
①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②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③什么是意境?
④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A.④②③① B.②④③① C. ③①④② D. ③①②④
4. 名著阅读。 (共8分)
(1)下图概括了保尔的成长历程,请你根据小说内容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情节。 (4分)
(2) “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烈火的淬炼让钢不断去除杂质,变得坚硬纯净。保尔也是在不断“祛除杂质”中“淬炼成钢”的。请结合名著的具体内容,举出一例加以分析。 (4分)
5.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从儒家文化到现代的交友之道、为人之道,乃至治国之道,无不与“和”字相连。请完成下面“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任务。 (共8分)
(1) 【对联天地】活动现场同学们得到这样一个上联,请根据对联知识,选出下联空格处应该填写的正确内容。 (2分)
上联:以和为贵历尽劫波兄弟在 下联: 修得公心义理真
A.静以修身 B.广积善缘 C.惟诚则灵 D.普渡众生
(2) 【活动项目】为丰富活动形式,请根据示例再拟写两个活动项目。 (2分)
示例:举办“和文化”图片展
项目一: 项目二:
(3) 【警句欣赏】下面的句子均与“和”相关,请任选一句自选角度赏析。 (4分)
①忍一时,风平浪静; 退一步,海阔天空。 ②家和万事兴
③以和为贵 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我欣赏( ) 因为: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6~9题。 (共17分)
我的第一支钢笔
梁晓声
①它是黑色的,笔身粗大,外观笨拙。全裸的笔尖,旋拧的笔帽,胶皮笔囊内没有夹管,吸墨水时,捏一下,鼓起缓慢。墨水吸得太足时,写字常常“呕吐”,弄脏纸和手。我使用它,已经二十多年了。笔尖劈过、断过,被我磨齐了,也磨短了。笔尖也很粗,写一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