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 约12620字。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 35 分 )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基 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 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到 20 世纪 50 年代 ,中国一些少数民 族还通行这种习俗。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变化多端 ,不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 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 ,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观象授时就要粗糙多了 。《尚书 •尧典》中曾这样 记载观象授时,上古的人们以日出正东和初昏时鸟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春,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 ,等等。
  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了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  节气 ,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 。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 ,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不  明 ,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 。春秋战国时期 ,流行过黄帝、颛顼、夏、殷、周、鲁等六种历法。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 365.25 日 ,但历元不同 , 岁首有异。
  西汉至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 ,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 。十六 国  时期的姜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 , 隋朝刘焯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 来处理日、 月运动的不均匀性。唐代僧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中国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 , 它记载在《新唐  书 •历志》中 ,按内容分为七篇 ,其结构为后世历法所效仿。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以后 ,浑仪的  功能随着环的增加而增加;到唐代李淳风时 ,已能用一架浑仪同时测出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  标和白道坐标 。除了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精度外,天文官员们还特别留心记录奇异天象的发生,其  实 ,后者才是朝廷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容。所谓“ 天垂象 ,见吉凶”,古代天文官员们把天象看成
  是上天给出的瑞象和凶象 ,并加以趋避。
  宋代和元代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 ,达25部 ,其中郭守 敬等人编制的授时历最为优秀,连续使用了 360 多年 ,达到中国历法的巅峰;观测数据最精 ,许 多历法的回归年长度和朔望月值已与现代理论值相差无几,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大型仪器最 多,其中苏颂领导制造的水运仪象台集观测、演示、报时于一体,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天文仪器;恒星观测最勤,其中从公元 1010年到公元 1106年,就先后组织了五次大型的恒星位置测量,平均不到 20 年一次。
  进入明代和清代后 ,中国天文学开始停滞不前 。这里有政治、经济等社会原因,也有天文学 本身的原因。从天文学本身来看 ,首先 ,当时中国的天文仪器只能满足肉眼测量的极限 ,除非加 上凹凸镜片,否则精度不会提高 ,而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是在欧洲诞生的 。其次 ,中国古 代擅长代数计算,在解决天体位置与推算值弥合问题上只注意表象,不注意从几何结构进行理论 探讨 ,与此相反 ,古希腊天文学则侧重几何学 。对中国明清时代的天文学进行反思是痛苦的,但有助于我们今天天文学的发展。
  (摘编自陈久金   杨怡《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
  材料二
  历法源于天文,古代天文与历法是一回事。夏、商、周三代处于观象授时时期,直到战国初
  公元前 427 年发明《殷历》“甲寅元” (四分历),中国才进入历法时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天文学不是一门新的科学,它在人类的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我们很容易从现代天文学的基 本概念中发现它的痕迹。
  B.从西汉到唐代,中国古代天文学逐渐走向成熟,天文官员们除了留心记录奇异天象外,还不断 提高天体测量的精度,后者是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容。
  C.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观测数据最精,大型仪器 最多,恒星观测最勤,且有些成就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D.干支纪日法是指运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组合成六十甲子进行循环纪日的一种纪日法。它是中国 古代最主要的纪日方法,同时也是世界上迄今所知出现时间最早的纪日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殷、周、鲁等六种历法,它们的回归年长度相同, 但是不同历法的历元和岁首仍有不同。
  B.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产生时间早于历法。天文学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期,而历法源于天文,直 到《殷历》“甲寅元 ”的发明,中国才进入了历法时代。
  C.中国天文学在明清时期停滞不前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产生于欧洲 是中国天文学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D.戊戌变法发生于光绪二十四年,不同在于前者属于干支纪年,后者属于年号纪年。这说明在 1898 年还存在着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兼用的现象。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 (3 分)
  A.记录星象预测吉凶                B.观察天文预测节气
  C.测量天体坐标位置                D.研究天体内部规律
  4.根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观象授时 ”的含义和意义。(4 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4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 (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9 题。
  红裤子
  卞之琳
  安居村一下子黯然失色了:娘儿们一 齐换下了红裤子。
  安居村离同蒲铁路线只有十里路 , 以前曾经到过日本兵 。老百姓回到空了的村里才两个月,
  今天下午忽然听说日本兵沿铁路挨村“ 宣抚 ”,明天安居村老百娃得静候“皇军 ”来“ 宣抚 ”,如 果预先逃走一人 ,“皇军 ”就不给安居村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