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750字。
12《祝福》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祝福》节选
鲁迅
但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过了两个新年,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檐下一个小铺盖。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而且仍然是卫老婆子领着,显出慈悲模样,絮絮的对四婶说:
“……这实在是叫作‘天有不测风云’,她的男人是坚实人,谁知道年纪轻轻,就会断送在伤寒上?本来已经好了的,吃了一碗冷饭,复发了。幸亏有儿子;她又能做,打柴摘茶养蚕都来得,本来还可以守着,谁知道那孩子又会给狼衔去的呢?春天快完了,村上倒反来了狼,谁料到?现在她只剩了一个光身了。大伯来收屋,又赶她。她真是走投无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好在她现在已经再没有什么牵挂,太太家里又凑巧要换人,所以我就领她来。——我想,熟门熟路,比生手实在好得多……。”
“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清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我的话句句听;他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掏米,米下了锅,要蒸豆。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他是不到别家去玩的;各处去一问,果然没有。我急了,央人出去寻。直到下半天,寻来寻去寻到山墺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说,糟了,怕是遭了狼了。再进去;他果然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手上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她接着但是呜咽,说不出成句的话来。
四婶起初还踌躇,待到听完她自己的话,眼圈就有些红了。她想了一想,便教拿圆篮和铺盖到下房去。卫老婆子仿佛卸了一肩重担似的嘘一口气;祥林嫂比初来时候神气舒畅些,不待指引,自己驯熟的安放了铺盖。她从此又在鲁镇做女工了。
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
然而这一回,她的境遇却改变得非常大。上工之后的两三天,主人们就觉得她手脚已没有先前一样灵活,记性也坏得多,死尸似的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四婶的口气上,已颇有些不满了。当她初到的时候,四叔虽然照例皱过眉,但鉴于向来雇用女工之难,也就并不大反对,只是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祥林嫂两次来到鲁镇,上一次是逃离夫家,这一次是被赶离夫家,看似不同,其实相同,二者均是由于封建夫权、族权的压迫。
B.从鲁四老爷“照例皱过眉”“暗暗地告诫”中可看出,祥林嫂虽蒙受巨大不幸,但封建守旧势力并不能谅解她的再嫁和再寡。
C.老女人“特意寻来”听祥林嫂的悲惨故事,把自己的“满足”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祥林嫂生活在一个何等冷漠的环境里!
D.选文最后一段说明祥林嫂从未对人间抱有幻想,才向人们流露内心的悲哀,现在她息声了,将悲哀收回心底,让它在那里折磨自己。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的外貌描写与祥林嫂初到鲁镇时的那段描写形成对比,表明人生路上的又一次沉重打击,给祥林嫂带来巨大的内心痛苦。
B.祥林嫂再到鲁镇时虽仍是“顺着眼”,但“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画眼睛”是小说在刻画人物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
C.选文加点的“照旧”,表明祥林嫂虽知自己在主人的心目中是“不洁”的,还是按老习惯做事。这为下文写四婶的言语及行为埋下伏笔。
D.鲁镇,旧中国村镇的缩影。祥林嫂在这冷漠的环境中竭力逃避着被吃的命运,虽然她进行了一次次的抗争,但她的抗争是不可能胜利的。
3.画横线句“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4.“狼吃阿毛”的情节,文中反复出现,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忙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